初為人母,是個很奇妙的體驗,在陪娃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以前想象不到的事。在陪娃玩玩具或讀書的過程中,發現一些有意思的現象:
我以為玩具應該這樣玩,我以為寶寶會對這個感興趣,但事實恰恰相反,我一次次的預測與想當然被寶寶打破。我的“自以為是”如一個個玻璃球,嘎嘣一聲,掉在地上,脆脆的響聲,很嘹亮。
觸控玩具書:
5個月時,我給寶寶選的第一套書——小雞球球觸控玩具書。
對於觸控玩具書,我以為帶著BB器的絨絨毛會是他最感興趣的點,刺激觸覺會很有趣。但事實是,引導他多次嘗試,都不太感興趣,最感興趣的是抓著洞洞翻動紙板。
手偶書:
6個月,朋友送的手偶書——小兔巴尼手偶書
對於手偶書,我以為毛絨手偶會是他最先嚐試的東西,畢竟毛茸茸的大耳朵很醒目。但事實是,他第一看到的是書的厚紙板,他最感興趣的依然是書的硬紙板,去抓,去摸。
不倒翁:
6個月,朋友送的不倒翁——貓頭鷹音樂不倒翁
對於不倒翁玩具,我以為“不倒翁搖而不倒”會是他感興趣的點,用手碰一碰會是他的嘗試方式。但事實是,他首先去抓的是不倒翁的兩隻手,沙沙作響,一遍遍得抓捏,,百玩不厭。原來這個階段他最感興趣的是響聲,響紙的設計很妙。
布書:
6個月,我給寶寶選的第二套書——貝恩施小布書
對於布書,有了前面響紙的啟發,這一次我以為響紙會是他最感興趣的點,封面封底的咯吱咯吱響聲。但事實是,他第一反應是去抓,然後抓到了牙膠,開始啃。最感興趣的是掛件——牙膠。
很多時候,你以為的“點睛之筆”,不一定是使用者的眼光所在。做產品也是一樣的,我們費盡心思設計的小心思,精妙之處,到了使用者那裡也許是最先被忽略的點,這些“點睛之筆”無疑成了自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