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最怕什麼?很多家長都回答說:和孩子無法溝通,尤其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我們的關係就像是天大的敵人。
然而,壓死駱駝的絕不是最後一根稻草,小時候如果我們就經常和孩子對著幹,那麼長大也就自然會變成敵人。
可有效的教育,一定是建立在好的親子關係之上的。如何不讓孩子成為敵人,而讓孩子變成隊友?下面這個故事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發。
餘雙秀,來自安徽安慶,曾一度被脾氣非常暴躁的8歲孩子氣得頭疼欲裂。偶然的機緣下,她聽了曹廷琿老師的家長直播課堂,就把課堂上的所學用到孩子身上,結果發生了很神奇的改變。
一堂課何以能讓孩子有如此神奇的轉變呢?我們來看雙秀大姐怎麼說的。
大家好!非常開心在這樣一個平臺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我叫餘雙秀,來自安徽安慶,現在居住在江蘇崑山。我是聽了曹老師的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大的收穫。
孩子身上有很多問題,有很多是特別明顯的,比如說她特別情緒化,她說什麼,如果我們沒有按照她的想法來,她就特別容易發脾氣。
另外,孩子跟別人的配合度也比較差,不光是我們自己這樣感覺,學校老師也這樣反映。
對於這些問題,我們一直很頭痛要怎麼解決。我也學習過很多方法,但我實在沒有辦法很直接地用在孩子身上,所以這些問題一直讓我很苦惱。
聽了曹老師在家長課堂上講的,我就覺得有方向、有抓手了。以前孩子的種種“惡疾”,她現在自己也會糾正了。
首先,學會與孩子”共情“前幾天孩子爸爸在書房輔導她寫書法,見她寫的筆順不對,就說了她幾句,這一說她的情緒就上來了,不理她爸,我行我素。爸爸脾氣也上來了,就打了一下她的頭,她“哇”就跑到房間裡大聲的哭。
還好前幾天我聽了曹老師的課,如果沒有聽課,我肯定會跟她發脾氣,命令她不準哭,必須馬上停止,會做一系列阻止她的動作。
“你和孩子相處一定要共情,你要接納她好的、不好的,不是她聽話你就喜歡她,她不聽話你就把她視為很討厭的一個傢伙,這是不行的。”
我是怎麼跟她共情的呢?
我抱了她一下,沒有命令她不準哭,我說,“寶貝,你哭,你想哭就哭吧”。就是讓她釋放情緒,讓她感到我一直都很愛她、理解她,並認真傾聽她的訴說。
▲餘雙秀與女兒
想起以前她出現這個問題時,我只是隨便應付一下,繼續做自己的事情,但是那天我沒有。
我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很認真地問她,“寶貝,你現在是不是覺得很委屈啊?”她立馬就點頭,她的眼淚好像更多了,情緒一下子就釋放出來了。
“尊重她、理解她、感知她,和她共情。”
我觸控她的頭,問是不是爸爸打她頭了,她說是的,我問她疼嗎,其實我自己知道她是委屈。
爸爸打孩子的頭,怎麼可能打得很疼呢,她疼得一定不在頭上,是在心裡面。她可能是委屈的哭了,但她還不確定自己是委屈。
“媽媽的共情就在於問她是不是感覺很委屈,媽媽的這句話一出來,一下子就擊中了孩子的靶心,這一瞬間你們心心相印了,這句話的厲害之處就在這兒。”
這一下子的共情,能管用很長時間,這幾天我們關係真的是不錯。你說孩子一點兒都不犯錯,那是不可能的,她還會犯錯,但我發現,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了,不再情緒化。
孩子情緒變化非常快,但沒有像以前那麼頻繁,她自己也很快就能恢復。做錯了事,以前打死都不會承認她錯了,現在能主動走到我面前說“媽媽,我錯了”。
“因為我覺得媽媽是可愛的,媽媽是安全的,媽媽是通情達理的。在這裡,我是被理解的。”
說實話,以前我是很忽略這一塊兒的,就覺得“我是家長”,就很強硬,所以很多時候孩子會用情緒來對抗,因為感受不到我的內心。這很可怕,只會讓孩子把內心封閉起來。
▲餘雙秀女兒
孩子與大人相比,是弱勢群體。“孩子是弱勢群體,需要被保護、被理解。當我們不明理的時候,我們的語言暴力就是在孩子身上插刀子。”
那時我才感受到,那個時候,我是母親,她是孩子,本身就很委屈、很受傷了,如果我再去評論她,她會更受傷。所以,我是溫暖的,安全的,才能讓她感受到她是被理解的、被保護的。
這樣之後,我們就建立了心與心的連結。孩子更自信,更開朗活潑,也願意和大人交流互動了。
這段時間我真切體證到,其實孩子是很聰明的,你是真心還是假意,她是能感受到的。
比如她現在會主動練武術,而且學得很好。以前就是應付一下,隨便打打,我跟她爸還會批評她這個不對、那個不行。
現在,我們不再做評論家,我只是協助她把錄影,她一看還會說,媽媽這個不行,還要重新打。她對自己有要求了,包括學習書法也是這樣。
父母如果跟孩子對抗,批判、指責她,孩子也會跟你對抗,因為這是她保護自己的方式。當父母敞開心胸去包容、接納、共情的時候,孩子也會做同樣的動作。
因為孩子學習最重要的途徑,不是你說給她聽,而是她會自然而然地模仿,這叫習得性,自然習得。就是把孩子放在一個環境中,環境會很自然地塑造她。
孩子說:“以前我做得不對的時候,媽媽就會說我、打我,現在媽媽會好好跟我說,我自然就不會再跟她對著幹了。”
孩子這句話足以讓很多家長深思,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曾提到過:
“中國家長總是喜歡把權力規則帶回家,認為父母是有權威的,可以對孩子作出管理和評價,然而這種類似於領導和員工的關係,只在職場有效,但在家裡完全不同。家是講感覺,理解並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曹老師也曾在直播中說過:“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生活中,家長們不要對孩子採取過激的對待方式,比如,粗暴的對待孩子,長久下來,會使孩子性格變得偏激。
有一種簡單易行的解決方法一一共情,也可以理解為我們所說的愛和感覺。共情實際上就是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將心比心的心心相印,讓父母跟孩子、伴侶、戀人、夥伴之間形成一種信任關係。
在信任關係建立的基礎之上,去改變、引導、引領孩子,就成為可能。這個教育孩子的方法,應用到大人身上、成人世界、職場,也是相通的。
試問,如果還是跟孩子對著幹的話,是你會贏還是她會贏?
父母不該是孩子的敵人,你的親人都不該是你的敵人。
雙秀最後還說,學習共情後,她與丈夫之間的關係也順暢多了,與領導和同事的相處也更加融洽,真是意外又意料之中的收穫!
所以,別和孩子對著幹,父母贏,孩子就輸,
我們要的不是贏了孩子,而是贏得孩子,贏得與孩子有愛的關係!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