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育人先育己。”

父母教育孩子第一個準則是要“以身育娃”,要先以身作則,而後才能教育自己的孩子。由此可見,父母的做法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法則。而有些父母在大事上明白,在小事上卻很糊塗。比如:今天的這位寶媽,她的做法看似省錢,實際上害的娃有了“貧窮感”。

“吃一頓火鍋只花10元錢”,寶媽的做法真害臊

生活水平的提高 物價也有了上漲的趨勢。很多精打細算的人,在網上釋出了很多“省錢攻略”,而這位寶媽也學習到了省錢小妙招,於是帶著孩子去到火鍋店,打算使用網上的省錢攻略,但沒想到的事,這件事當她發上網時,卻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這位寶媽帶著自家的孩子來到了海底撈,按照網上的攻略她點了二個清湯鍋,外加10元錢的生雞蛋。首先是在其中一個清水鍋裡,放入生雞蛋再加上免費區的小番茄,做了一鍋番茄雞蛋湯。而後向服務員要了一份免費的寶寶麵條,再到調料區去弄了牛肉粒和其他配料,為自己和孩子煮上了一鍋牛肉麵。這一番操作下來,寶媽只花了10元錢,且拿到了海底撈贈送的零食。

同時還憑藉著消費的小票,在等位區做了一次美甲。當寶媽發影片炫耀自己的省錢小妙招時,同為寶媽的一位網友直言:真不害臊。你家娃身上的“貧窮感”都是父母教育而來的。而在這條留言下,很多網友紛紛附和,認為寶媽這樣的行為並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反而讓孩子有了貧窮感,那麼什麼是孩子的“貧窮感”呢?

孩子的“貧窮感”從何而來

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孩子“貧窮感”的第一來源,也是主要來源。在父母身上,孩子所學習到的不僅是父母的一言一行,更是父母傳遞給孩子的精神面貌。對於這位母親來說,她吃一個火鍋剩下來的幾百元是一次勝利,但在孩子身上卻打上了“吝嗇”的標籤。這是孩子第一個“貧窮感”的來源。

上學後孩子的社交,是孩子“貧窮感”的第二來源,也是次要來源。在老師眼中,他們不用去看孩子的檔案,就能一眼看出哪些事“窮學生”哪些事有錢人家的孩子。第一是孩子的衣著問題,第二就是孩子的社交方式問題。而作為主要辨別的方式,普通孩子與“窮孩子”都有區別,在社交上,擁有“貧窮感”的孩子,會表現出不自信的一面,也會下意識的拒絕別人的好意。

成長後的思維模式,成為孩子“貧窮感”的精神壓力。當一個孩子長時間面對父母的這個做法時,孩子的思維模式,就會成為“貧窮感”的思維模式,造成孩子長大後的精神壓力。人最不怕的是你沒有錢,最怕的確實在思維上貧窮,當孩子的思維模式固定後,孩子的“貧窮感”也就會揮之不去,這對於孩子的以後沒有一點幫助。

如何改變孩子的“貧窮感”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個物件,因此想要孩子擺脫“貧窮感”父母是一個需要改變的人。而父母的改變不僅是在做法上,更是在骨子裡。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省錢可以,但極端的省錢,去佔別人的省錢方式,過分了只會被叫“吝嗇”,因此父母即便要省錢也要注意思維模式。

第二個方式則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養成自信樂觀的性格。孩子在貧困家庭中生長,身上多多少少會留下貧窮感的痕跡,因此即便是生活在貧困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也要培養孩子樂觀自信的性格,讓孩子在社交中,不自卑不敏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走出貧窮感帶來的影響。

在成長的過程中,即便是富有家庭中的孩子,身上也會因父母的教育出現貧窮感,這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即便你知道卻不去改變,不去幫助孩子走出貧窮的陰影。“薅羊毛”媽媽的行為,雖然在金錢上省了,但在外人看孩子的眼光上,卻讓孩子永遠記住這“貧窮”的一刻,這對孩子的成長真的沒有什麼好處!

8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過年,孩子大喊收到的禮物不合心意,家長怎麼做才不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