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教育孩子可是一門大學問,在這個不主張打罵的時代,只能用講道理來哄孩子了。以下哄孩子的方法可謂是在毀孩子,你說了嗎?

吃藥不苦、打針不疼……

“寶貝乖,嘗一口,這藥是甜的,一點都不苦。”、“別怕,打針一點都不疼,一下子就好了。”

不管是喂藥還是打針,總看到有些父母這麼哄孩子。

想要孩子乖乖打針吃藥,的確很讓人頭疼。但家長不能為了哄孩子,就要藉助謊言來讓寶寶接受。有了第1次,第2次,第3次再要寶貝乖乖就範,可就不那麼容易了。不管孩子是否聽得懂,都要給寶貝一個心理緩衝和安慰。

家長可以提前告訴孩子:“打針有一點疼,但堅持一下馬上就好了。”也可以給寶貝打氣:“如果你忍住不哭,那你一定是個勇敢的寶貝。不過哭了也沒關係,有媽媽在。”

等下次吧......

“媽媽,我們去公園玩吧?”——“等下次有時間了,我們再去!”

“爸爸,你這周答應陪我去放風箏的!”——“爸爸這周要加班,等下次吧......”

在生活中,家長對答應過孩子的事情總會因為忙,推延到下次或者以後,然而卻再也沒有下文了。

當父母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誠信給予足夠重視的時候,他們就會為孩子建立一個價值體系,這將是孩子成長中的無價之寶。

最好的教養方式是父母自身的行為,如果父母對孩子總不遵守承諾,孩子自然也就失去了行為嚮導。

想要孩子下一次再相信你,想要再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可就難了!也許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不願意聽到孩子說:“你上次答應我的事情也沒做到!”

等你長大就明白了……

“媽媽,我是怎麼生出來的呀?”——“等你長大就知道了!”

“爸爸,人為什麼不能飛呢?”——“嗯,這個,等你長大就懂了!”

孩子的世界充滿童真,總會問一些千奇百怪的問題。

當孩子向家長詢問一些難以回答或者敏感的話題時,家長總會用“等你長大了就懂了”來糊弄。其實,這種回答不但沒有滿足孩子強烈的求知慾,還會阻礙他們繼續探索的慾望。

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認真回答孩子的每一個提問,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鼓勵他們積極探索。

再哭,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不要再哭了,再哭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我們家沒你這樣的孩子!你有本事再做一遍試一試?!”

生活中總會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們面對嚎啕大哭的寶寶而手足無措的時候,總會丟擲這句看似安慰又帶有威脅的話。

這種說反話的表達方式的確對寶寶很奏效,但使用不當的話只會影響孩子的是非觀,讓他們內心缺乏安全感。

如果父母假裝要遺棄孩子,會讓孩子覺得最值得信賴的人都不要自己了,這對他們幼小的心靈會是很大的傷害。依戀關係遭到破壞的孩子,會出現行為退縮、敏感、自卑、多疑、情緒不穩定等表現。

不用你幫忙……

吃完飯,孩子想幫你收拾碗筷,你趕忙跑過去說:“別動,還是媽媽來吧,不然又摔碎了!”

看你在大掃除,寶寶也拿起掃帚幫忙掃地,你忙搶過來說:“乖,不用你幫忙,一邊玩去吧!”

其實家長在拒絕孩子幫忙的時候,往往是對寶寶能力的不信任。這不但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也不利於培養自理能力,容易讓他們養成依賴的習慣。

當孩子願意主動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要多支援鼓勵。即使孩子這一次沒有做好,甚至會做的亂七八糟,家長也不要因噎廢食。委婉的指出不足之後,交代方法和技巧。鼓勵其下一次做的更好!

表演之後給你獎勵……

親朋聚會時,孩子永遠是目光的焦點。

這種場合,家長也希望孩子能把才藝班學的本領,給大家展示一番。於是常誘導說:“如果給大家表揚唱歌/跳舞,媽媽給你獎勵。”

讓孩子展示才藝原本是一件好事,可以鍛鍊孩子的膽量和信心。但如果用物質誘惑來強迫孩子做不願意的事情,這樣只會讓孩子沒有原則的屈服,未免有點“以大欺小”的感覺。

如果別人想看孩子表演,家長應該徵詢其意見,若孩子願意表演,家長可以給予口頭鼓勵,如果孩子不願意也無需強迫。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南樂西湖幼兒園--春風春景春常在 隔離隔病不隔愛——大班老師想對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