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導讀】為什麼我的娃總是啃指甲?

媽媽1:已經有個把月沒有剪過小孩子的指甲了。

媽媽2:愁愁愁!娃啃指甲這個壞習慣,該怎麼給他扳過來?

發過來的圖片,全都是10隻手指甲被啃得乾乾淨淨的。

確實很多娃都有這個癖好,甚至有的都很大了還會不由自主的把指甲塞進嘴裡啃一啃。

很多人一開始的時候不是很在意,見到了只會說孩子幾句:“指甲那麼髒,不要放嘴裡。”

說了也不聽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抱著“我就不信,啃指甲啃到肉了,啃出血了,他還會接著啃,還能啃得下去?”的觀念,任其發展,無技於施。

有研究表明,約50%的兒童會在某個時候咬指甲。好像根本不用別人教,不用跟誰學,屬於天生就會的本能。

【你可知孩子啃指甲的真正原因?】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啃指甲呢?

行為的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先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為,理解他這個行為背後代表著什麼。

我們從背後缺乏的元素去改變和滿足,唯有從根源上下手,見效才快,複發性才最低,對孩子才是真真正正的幫助。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很多寶寶吃手的現象和背後的情緒是有跡可循的。

一、生理上:

1、口腔敏感期

0-2歲的孩子,嘴巴是最敏感的探索途徑,孩子愛啃玩具、啃手啃腳啃指甲,不過這都是他們在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

等孩子學會了運用多種感官來探索,就不再用嘴巴了。

2、出牙期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出牙時期會導致牙齒萌出,牙齦發癢,孩子可能通過咀嚼或咬指甲以緩解牙齦疼痛。

如果這兩種階段被壓抑了,孩子沒有得到滿足,他可能會通過其他形式來彌補。

就比如說,一歲時得不到滿足,兩歲會咬人,兩歲得不到滿足,上幼兒園會咬手指甲,甚至上了小學還會繼續咬。

二、心理上:

1、最常見的但也是壞習慣:無聊

如果您的孩子很無聊、沒事情可做或者飢餓的時候,並且手邊沒有任何有趣的玩具,就可能會愛咬指甲。

比如,有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就會無聊的咬指甲。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父母不需要過度擔心,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改變孩子的習慣就可以了。

2、純碎的好奇

比如看到有親近的人這樣做過,學齡前的孩子都是通過模仿來建立自己和外界的連線的。

比如突然發現牙齒可以把指甲咬斷,充當剪指甲刀,實不相瞞,我小時候也有一段咬指甲的“美好時光”,當時就是偶然一次,發現牙齒可以“剪”指甲,好一段時間我家的指甲剪就此待了工。

3、也是一種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自我撫慰的形式

而長期頻繁咬指甲吃手的孩子,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由於孩子的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

談到焦慮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我太過於誇張,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焦慮呢。

其實,孩子確實會焦慮。

比如,遊樂場裡玩具被搶了,他還不具備社交能力為自己討回公道,父母也沒有干預。

比如,如廁訓練已經結束了,仍然尿了床,害怕被罵;

這些我們看起來的小事,在孩子看來就是這個世界最大的事。

如果父母沒有及時捕捉到,孩子就會自己找到一個情緒宣洩口,而很多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咬指甲,這個習慣可能類似於吮吸他們的拇指或奶嘴。

因為這是他們還沒出生在媽媽肚子裡就學會的安撫技能,可以讓人感到放鬆和快樂。

4、也可能是發洩隱藏的憤怒

孩子心裡有隱藏的憤怒也可能會通過咬指甲來發洩。

心理諮詢師李雪認為咬指甲的孩子心中的憤怒是指向父母的,當父母否定孩子的真實感受,壓抑期自由意志,憤怒就產生了。

5、尋找存在感

還有一種孩子咬指甲的原因,是通過自我刺激,尋找自己的存在感。

精神科醫生指出:

人總要有自我存在感,才覺得是活著,而幼齡小朋友如果平時得不到父母的關注,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就會透過咬指甲,不斷刺激的存在感,並從中獲得滿足。

只有找到咬指甲背後的心理原因,解決吃手才能釜底抽薪,先幫寶寶排解情緒,再提供相應建議方案,慢慢得、自然而然的就會“戒”了。

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假如孩子真的有某種壓抑的需求,通過啃指甲的方式表現出來,總比沒有渠道好。

如果強行矯正這個行為,那麼孩子可能會另尋渠道宣洩,也許會引發比咬指甲嚴重得多的心理或生理問題。

【如何正確引導愛啃指甲的孩子呢?】

一、指導思想:平靜的提醒,禁粗暴打斷

當看到孩子把手往嘴裡放,拿牙咬指甲的時候,不要粗暴的干涉或者打斷。

“手手手,有完沒完!”——它傳遞的意思是制止、嫌棄。

像打手、訓斥等這種粗暴的方式反而強化了孩子的負面情緒,加深了孩子對“咬指甲”的記憶,更不容易幫孩子改掉這個習慣。

對於孩子啃指甲這件事,應該平靜的對待,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

接納、關心和陪伴,很多時候咬指甲這件事是無意識的去做的,就像你無意識的說出自己的口頭禪、一思考就縷頭髮、尷尬的時候摸鼻子等等。

他都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認為這樣子只是感覺舒服,如果粗暴打斷,孩子會覺得原來感覺舒服也是錯誤嗎?

這樣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混亂,並壓抑自己的感受。

有的時候提醒後,孩子就會意識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便會停止了。

二、實戰技巧

1、注意指甲衛生

長指甲或者參差不齊的指甲更容易讓孩子咬,因為咬下指甲本身就是一種快感。

建議頻繁給孩子修剪指甲,磨平指甲光滑的邊緣,一是為了減少指甲下面的表面積,也就意味著更少的灰塵和汙垢,進入口腔的細菌就會減少。二是不提供他們咬指甲的機會。

2、轉移注意力

發現孩子啃指甲,最悄無聲息的干預,就是轉移注意力。

在看到孩子咬指甲的時候嘗試提醒孩子注意到這個行為,我們可以說:“寶寶,我看到你在咬指甲了,我們玩會兒遊戲好嗎?”——傳遞給孩子的資訊是理解和關心。

然後我們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小朋友不過於專注在咬指甲這件事情上。

比如拉他一起玩其他需要雙手操作的遊戲,像玩黏土、玩沙、玩橡皮泥,攀爬或組裝積木等。

3、尋找替代品

可以尋找一些可以放入口中的健康的東西,比如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芹菜梗和胡蘿蔔棒代替。

4、給個提醒物

尋找可以讓孩子的手指保持活動的狀態的東西或者提醒。

比如在孩子看電視時經常咬指甲可以給他一個解壓球或者光滑的石頭,讓他專注於手中的紋理和感覺。

比如在孩子的手指上貼上好看的貼紙或者塗上兒童安全的指甲油,讓娃看到指甲貼紙就放棄啃指甲。

5、約定特殊的方式

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來一個小約定,用特殊的方式來提醒孩子。

比如,當孩子自己發現自己咬指甲主動停止的時候,就可以發出:“叮叮!”的聲音。

當媽媽發現孩子咬指甲的時候,就可以發出“滴滴!”的聲音表示提醒。

這樣,孩子在改變這個習慣的時候有了自主感,更加主動的改正了。

6、 讓孩子了解壞處

咬指甲會有哪些健康上的危險,甚至可以用圖片讓他了解。

我曾經給CC看過一張指甲被啃光的圖片。

邊讓她看邊說,有些指甲,啃掉再也不會長了。一直啃下去,很難想象指甲變成了什麼樣子?這樣怎麼塗指甲油啊?

小傢伙頓時被唬住了,但是一定要注意,給娃看圖可不是“嚇唬”而嚇唬。

7、給予正面鼓勵+獎勵制度

“媽媽知道放棄咬指甲有點難,但我們對你有信心,知道你一定能做到這一點。”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是同他站在一起解決問題的。

還可以嘗試一下獎勵制度,對於孩子某個時間段沒有咬指甲,就給孩子一張鼓勵的貼紙,進行正面強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如果奶瓶都這麼設計,我也不至於是這個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