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生活之中,任何時候都可以成為教育孩子的課堂,只不過每位父母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格局不同,因此產生的教育效果也天差地別。
正值國慶出遊黃金期,不管哪個景區都是人山人海,因此不管是吃飯、買票,還是進場、上廁所基本上都離不開一個詞,那就是排隊。可是總有一些不合禮數的人由於各種原因趁機插隊,此時,如果你領著孩子,面對此情此景,作為父母該當任何?
“媽媽,他為啥不排隊能插隊?”兩位媽媽的回答截然不同小晗今年6歲,正值國慶,於是便跟隨這爸爸媽媽出去遊玩。
在一個景區門口買票的時候,突然聽到一個大爺和大媽吵了起來。原來上午正好是景區買票高峰期,排起的長隊足足有好幾米,可是姍姍來遲的大媽看到了長隊瞬間打消了排隊的念頭,而是“慫恿”8歲可愛的小孫女插隊買票,大媽本想著孫女長相可愛,可以“萌”混過關,但是卻沒有想到遇到了一位“較真”的大爺。
大爺說:“孩子這麼小,就教她插隊,你這個家長不稱職!”大媽說:“你知道孩子小就不能讓讓嗎?再說也就幾分鐘的事,你讓一下怎麼了?”一句話瞬間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索,兩方一直僵持不下,可最終8歲孫女還是插隊買到了票。
小晗目睹了整個過程,於是眨著清澈明亮的眼睛,天真的揚起頭問媽媽:“媽媽,為什麼她不排隊要插隊呢?”媽媽聽到後,想了一會說:“可能她們比較趕時間,著急吧!不過快到我們了,不用著急!”媽媽回答完,滿意的摸了摸小晗的頭。
可是在另一個隊伍的媽媽,趁機”開始教育起自己的兒子,她說:“你看,那個插隊的小姑娘就是沒有禮貌沒有教養的表現,她不排隊來插隊是不對的,因為每個人都在遵守秩序,而她卻破壞規則,這樣做只會招致大家的指責,因此你要引以為戒!”
聽到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回答,孩子都陷入了沉思,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第二個孩子相對於第一個孩子收穫更多。
不同的回答影響孩子不同的格局回答一:他們趕時間,比較著急!這句話聽起來很溫和,像是在為插隊的小姑娘解釋,但是對於教導孩子是萬萬不可取的。
因為這個回答在無形之中就告訴了孩子,這個世界沒有規則和秩序可言,在有需要的情況下,你可以損害他人的利益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隨意“插隊”都情有可原。
回答二:這是一種沒有禮貌和教養的表現,破壞了規則!”這句話聽起來有批評的意味,但是卻黑白分明,值得家長學習。
因為這個回答在無形之中教育了孩子插隊導致損害他人的利益是一種“沒有禮貌”、“沒有教養”的表現,因此萬萬不可取,另外告訴了孩子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遊戲規則,切不可自己去破壞了這種規則。
因此,在這兩種不同的回答之下勢必會對孩子產生不同的影響——
第一個孩子可能會覺得平時要與人為善,但是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就會變得極其敏感和自私。第二個孩子可能平時看起來不苟言笑,但是在任何事情上都黑白分明,不踐踏他人利益。
告訴孩子這個世界的規則感,才是給他最好的教育三個孩子,不管是插隊的小女孩,還是兩個聽到不同回答的孩子,他們都在尋覓一個東西,那就是這個世界的規則感。
特別是對於正處於性格塑造期的孩子而言,規則感的建立對於他們極其重要。因為有了規則感,他們就會知道萬事萬物有自己的自然規律,人們要遵守,執行,維護,這樣才能保障這個世界的正常執行。就好比插隊一事,如果每個人都不排隊都來插隊,那麼排隊的意義不復存在,而插隊後的效率只會在忙亂和擁擠中越來越忙,因此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感,也是讓孩子更好的適應這個有秩序的社會,不然只會成為他們唾棄的物件。
因此,任何時候,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應該是深思熟慮的,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總是在感染影響著孩子。(J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