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在有了寶寶以後就會主動地犧牲掉自己的時間和其他生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悉心地陪伴他們,無私奉獻。但當陪伴過了頭時,就像“監視”一樣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帶來反面效果。
小琳的兒子濤濤今年小學三年級,課業並不繁重,但是小琳還是辭去了工作,在家悉心教導孩子。從孩子的衣食起居到輔導班的接送,小琳都親力親為。一開始,濤濤也覺得媽媽能時刻陪在自己的身邊是很好的事,但最近,濤濤卻開始躲著小琳,不願意讓她接送、不想讓她再這麼悉心的照顧自己了。
小琳頓時覺得很寒心,自己為孩子付出了這麼多,孩子卻不懂得感恩,反而開始躲著自己。於是,經過小琳的再三追問下,濤濤終於道出了原因:原來是因為小琳太過於關注自己,甚至連自己交朋友都要干涉,從來不讓自己與朋友單獨出門玩耍,甚至還會替自己篩選該交什麼樣的朋友;在生活上,小琳也是事無鉅細的替自己考慮到各個方面,讓自己完全沒有選擇和決定的權利。這讓濤濤覺得自己無時無刻不在被“監控”著,沒有一點自由。
聽完濤濤的話之後,小琳有些許的自責,自己確實是在以愛之名約束著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禁錮之下成長著。雖然自己是因為愛孩子才這麼做,但卻給孩子的心裡帶來了傷害,屬實是得不償失。
陪伴孩子最好的方法,從不是夜以繼日的盯著。而應該鬆弛有度,讓孩子自由地生長,讓他們自己去體會生活中的小事。
不要再當“監控”了,教會孩子這4點更重要1.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集中的注意力是學習的基礎和關鍵所在。各位父母之所以不放心自己的孩子、要時時刻刻陪伴在他們的身邊,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己的孩子專注力不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走神。
因此,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家長們可以透過帶領孩子學習圍棋這類需要集中精神的遊戲或者其他培訓去鍛鍊孩子的專注力,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2.培養孩子的行動力
當父母事無鉅細的安排好孩子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時,孩子們就會失去自己的行動力,因為他們會習慣性地依賴自己的父母。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們需要鼓勵自己的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事,去突破自己;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以及鼓勵和督促他們按時完成,養成良好的習慣以及自制力。這樣孩子才會在磨難中不斷挑戰自我、不斷學習和提升自我,最終實現成功。
3.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要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家長們不能一一安排好孩子的衣食起居各方面,否則當孩子脫離父母時他們將無法獨立生存。
所以,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力所能及地幫助父母完成家務、和父母學習烹飪,讓孩子學會獨立處理人際關係等等。透過以上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承擔壓力以及自理的能力,讓孩子具備更優秀的生存和生活能力。
4.給予孩子信任
要想讓孩子更加優秀的成長,就要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不要剝奪他們自由成長的空間和權利,從生活中瑣碎的小事到關乎他們自己人生的大事,都給予他們決定的權利,而父母的經驗和話語給他們提高參考,尊重他們的意見。相反的,這樣的孩子也會更尊重父母的意見,會感謝父母給予自己的決定權以及選擇權。
總的來說,孩子就像是父母放飛的風箏,父母需要把控好手中的風箏線,鬆弛有度才能讓風箏飛得更高更遠。陪伴也是如此,過多的陪伴不僅給孩子帶來壓力,也會讓自己變得更加的焦慮。因此,為了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親子關係,父母們要學會把控好和孩子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