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我們生活當中,不少家長篤信“吃虧是福”,因此即使孩子吃了虧的時候家長都會以此句為由讓孩子忍氣吞聲,殊不知吃虧是福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更不知道吃虧是福本來的意思就不是勸誡別人隱忍或寬容。

案例分析:

吃虧是福的整句是:難得糊塗,吃虧是福。原是清代文學畫家鄭板橋在為百姓伸冤的時候,當時的上差老爺看鄭板橋名氣非常響亮,因此就沒立刻迴應他的請求,反而讓鄭板橋給他先題一幅字。

當時鄭板橋也納悶,你一個百姓父母官不給老百姓做主,反而還以此為藉口跟我討字畫,雖然鄭板橋也氣憤,甚至有過乾脆一走了之的衝動,然而再三思慮下,百感交集的鄭板橋還是沉住氣給這個上差老爺題了這行字:難得糊塗,吃虧是福。

這句話可以說是鄭板橋一時地忍讓,但並非永遠的隱忍,因為鄭板橋在後面也寫過這件事,並且表示當時只是為了給百姓請命所以暫時委曲求全,但是並不是自己選擇了妥協。假使還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他斷然不會再這麼輕易被人擺佈。

鄭板橋這句話,在父母眼裡就成了孩子應該忍讓退一步好取的“海闊天空”,不應該過於執著於怎麼贏別人,而這樣變味的話,自然是讓孩子深受其害了。

如果說家長繼續誤解的話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傷害?

1)孩子變得自卑

因為長期被人佔便宜,孩子會逐漸變得不會為自己爭取應有的權利,而這樣的性格會讓孩子變得內向且自卑,在人際交往當中常常處於弱勢的一面,很有可能被人欺負。

2)孩子容易受騙

孩子在這樣的教育不僅容易怯弱,而且會變得非常善良,那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就容易被人欺騙甚至欺負,比如說因為經常忍讓別人,覺得吃虧並沒有什麼問題,因此經常被壞孩子捉弄,最終導致孩子不會懂得甄別好人和壞人。

3)孩子沒有上進心

因為經常處於仍讓的一面,孩子就會變得不爭不搶,那麼自然也就不會有上進心了,因為什麼事情都可以讓給別人,對孩子來說並不會覺得輸了會感到可恥,慢慢的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上進心。

由此上述可以見得,如果一味地妥協和忍讓,那麼帶給孩子的只有負面影響,因此,家長別再犯糊塗了,教育孩子“學會拒絕”才是福。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拒絕他人?

第一:拒絕力所不及的事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力和能力範圍,如果超出這個界限,那麼就不要逞強幫忙,否則只會給孩子自己帶來傷害。家長要教育孩子如果自己碰到別人的請求,而請求的內容恰好在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或者自己此刻正分身乏術,那麼應當學會拒絕。

這樣的話,才不會讓別人以為特別好欺負,什麼事情都可以交給自己,也能樹立自己在別人眼裡的形象。

第二:讓孩子知道吃虧的作用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暗離別》

吃虧是福是變相教育孩子不爭不搶,然而並沒有讓孩子知道吃虧的重要性。吃虧實則是讓我們積累失敗的經驗,從而取得可以變通且成長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妥協和避讓,否則只會讓人欺負到頭上,或者說讓人變本加厲地欺負自己。

因此,家長要知道吃虧的真正作用,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良好價值觀念,不會因為和別人的利益產生衝突了,就選擇忍讓的方式放棄自己應有的權利。

第三:懂得甄別該讓和不該讓

在我們生活當中,並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拒絕,然而即使是妥協也需要一個理由。比如說在一些事情上我部門不得不忍讓,然而忍讓的結果是讓我們有更加有利的收穫,那麼這樣的忍讓就有意義。

如果說忍讓對我們來說不僅沒有意義,甚至只會讓對方變本加厲地欺負自己,那麼這樣的忍讓和妥協不僅沒有用,甚至會導致我們受到更加嚴重的欺負,因此,面對這樣的事情應當站出來繼續大聲且堅定地拒絕,以此維護自己的權利。

結語:

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忍讓,但如果說家長一開始就灌輸給孩子吃虧是福這樣的概念,那麼很容易給孩子造成錯誤的影響,因此,家長應當選擇適當的方式,讓孩子知道吃虧是福的真正意義,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成長。

8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宮寒多年,泡腳備孕3個月,成功當上寶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