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壓歲錢最早誕生於漢代,那個時候的壓歲錢多是一些辟邪用的吉利物品,類似於錢幣。再到後來慢慢演變成現在的長輩向晚輩贈送金銀壓歲錢,明清時期已經與現在的壓歲錢比較像了。《紅樓夢》中就有賈母散發壓歲錢的橋段。

過年發壓歲錢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春節習俗,幫孩子管壓歲錢卻是父母自然而然形成的習慣。殊不知,在壓歲錢的一收一交之間,孩子的的財商就慢慢形成了。

壓歲錢的多少與家庭富裕程度有關,與家庭親友人數也有關。無論如何,在過年時候,孩子總能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在孩子第一次接觸大金額錢的時候,其實他內心對錢的好奇已經促使他開始想要了解錢是什麼東西,錢有什麼用了。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什麼,孩子就會學到什麼。如果父母有意引導什麼,孩子就會對什麼更感興趣。

有些家長是刻意地引導,有些家長則是順其自然。無論家長是如何做的,孩子在財商方面的積累卻不會停下。

如果你在孩子面前開始計算,你家有幾個孩子,親戚有幾個孩子,付出的壓歲錢和收到的壓歲錢是持平了、賺了還是賠了。那這種行為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給孩子一種精打細算的習慣。

“精打細算”是個褒義詞,當然你也可以將其替換為貶義的“錙銖必較”。這個習慣不能說不好,只是有可能會給孩子一種金錢比親情、友情更重要的感覺。

當孩子手裡有一大筆錢時,父母代年幼的孩子保管壓歲錢,這無可厚非,畢竟孩子對於錢的意義還不是很明晰。可是如果在孩子產生了對錢的好奇,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家長依然對孩子在錢財方面的知識不做引導,一味地將壓歲錢收走,那或許就是父母的失職了。

當孩子在三歲以前,很難懂得太多生活上的道理,能在收到壓歲錢時說聲新年快樂,恭喜發財就已經很不錯了。這個時候父母就應該替孩子保管壓歲錢。

當孩子在六歲以前,有了幼兒園老師的鋪墊,孩子已經能夠聽得進一定的道理,可以慢慢告訴其錢的意義,孩子也能知道個大概,此時父母還應該繼續替孩子保管壓歲錢。

當孩子上了小學,父母就要開始注重對其進行引導了。你是想讓孩子可以不被缺錢困擾,度過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童年,還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投資理財,延遲消費的道理呢?

十分富裕的家庭可能會選前者,不太富裕的家庭大多會選後者。大部分的家庭則處於中間階層,不算富裕,也談不上缺錢,父母在此時就會患上選擇困難症了。

作為父母,都想讓孩子好,這個時候可以嘗試著為孩子講解錢的三個層次,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第一層

可以給孩子講一下錢的作用。告訴孩子,錢可以買他喜歡的玩具,可以買吃的喝的。同時,不能忘記告訴孩子如何才能獲得錢,需要付出勞動,留下汗水才能獲得錢;

這第一層的引導主要是讓孩子能夠珍惜錢,明白錢的價值,以後不要浪費錢。告訴孩子賺錢渠道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不會過分看重錢,成為錢迷。

第二層

可以給孩子講一下,如果節制眼前消費,未來可以購買更好的東西。可以用具體的例子來告訴他:一年的壓歲錢可以買汽車模型,兩年的壓歲錢累積起來可以買帶遙控的汽車玩具,三年的壓歲錢累積起來可以買遙控無人機。

讓孩子知道想要得到更好的東西,必須要有更多的錢。更多的錢可以透過延遲消費來實現。這是為了讓孩子懂得為實現遠方的夢想,可以犧牲眼前的享樂。

第三層

可以給孩子講節制消費後,應該如何保管手裡的錢,讓錢來生錢。讓孩子知道世界上有銀行這樣的機構存在,錢存在銀行,可以獲得一定的利息。在這裡父母可以充當銀行的角色,幫孩子管理錢。當然了,利息可以適當多給一些,讓孩子明顯感受到錢生錢的快樂。

這一層就是現身說法,讓孩子早早明白金融的基本邏輯,體會到時間就是金錢的意義。

總結:

壓歲錢對於打大人來說,只不過是換了換錢,可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是對於錢產生好奇的源頭。在這個時期,建議父母都要給孩子上一堂財商課,對孩子的財富觀念做一些引導。

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可以考慮代為保管,但是上了小學之後,不妨從三個層面對孩子進行引導,以提早鍛鍊孩子的財商。

第一層:講解錢的作用以及賺錢的渠道:

第二層:講解更好的東西需要更多的錢來買到的道理,鼓勵延遲消費;

第三層:講解基礎的金融邏輯,告訴孩子投資可以有回報。

6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當媽後,本以為春節是這樣,然而卻過成了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