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今天閱讀了《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本書的推薦序。這本書的推薦序是心理學家、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所寫的。

在孩子的眼裡,父母都是偉大的。因為跟著父母在一起,孩子們總是覺得的父母是無所不能的。正是因為孩子對父母的這樣的崇拜,這導致了父母在孩子的心裡面是不會有錯誤的、完美的。因此,有些孩子們對父母是一種“非如此不可”的狀態。

尤其是在我們的觀念裡,孝是一種美德。然而過度的孝卻不是一件好事了。作者在推薦序裡舉了兩個例子。

一個例子說的是有一個男士想去傷害自己的妻子,因為他覺得他的妻子背叛了她。所以他想報復妻子。

另一個例子是說,有一個男士做夢,夢到自己給一個女同學造成了致命的傷害。自從他夢醒之後,因為這個夢,他終日活在自責當中。

這兩個例子裡面,男士對他們的媽媽是很好的。然而問題就出現在對媽媽的好上面。

作者找到這兩個男士的一個共性的地方。不管是想傷害妻子還是給女同學造成致命的傷害,這兩個男士最終想傷害的,是自己的媽媽。

在“孝”這個外衣下,這兩個男士不敢把自己的媽媽怎麼樣,所以,他們只能夠把自己對媽媽的不滿、憤怒發洩到其他人(妻子、女同學)的身上。

作者說這樣的現象,叫做遷怒。不僅僅是推薦序裡作者說的這兩個例子,其實在我們生活樓裡面,有很多類似於這樣的例子。

一個孩子在父母那裡受到了傷害,孩子並沒有對父母進行報復或者是做什麼事情,反而是孩子長大以後對身邊的人和事情有著憤怒,有著報復的行為。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把自己對父母的不滿發洩到別人身上,這就是遷怒。

都說家是溫暖的港灣,可是家也是遷怒的通道。一個有著孝順孩子的家庭讓人看起來是溫暖的、溫馨的。然而有些家庭,一個孩子過度地被父母支配、被父母要求,這個家有可能是寒冷的、不幸的。

在孩子的眼裡,父母總是完美的,衝著這一點,有的父母就可以肆意地去傷害孩子,然後孩子把父母對自己的這樣的傷害傳遞下去,遷怒給他人。家庭的真相是遷怒,可能原因就在於這裡吧。

基於這一點,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的生活裡有這麼多的不良習慣。

比如說有些人好面子,是因為他們小的時候是沒有面子的,他們的父母可以不尊重他們,嚐嚐否定他們,所以長大以後,為了能夠贏得尊重,這樣的人會和自己的父母那樣,不尊重自己的孩子,否定自己的孩子。

再比如說有的人非常喜歡吃,好像是吃得再怎麼多都不能滿足的樣子。這是因為這些人小的時候吃東西受到了父母的控制。他們吃東西的慾望沒有能夠得到滿足。所以長大了,他們對吃這件事非常執著,就好像吃這件事是這輩子最重要的心願,要拼命地去實現。

以上是我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本書的推薦序裡學習到的內容。在推薦序裡,我感覺到作為父母的,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如果我們給孩子傳遞的是愛、尊重和獨立,那麼孩子長大以後就會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即使孩子將來沒有什麼很大的作為,至少他做人可以光明磊落,不傷害於他人,做事情也問心無愧;

如果我們給孩子傳遞的是過度的孝道,總是讓孩子對我們千依百順,凡事都要以我們父母的標準為準的,那麼孩子對我們這樣的父母是有憤怒的,在她長大以後嗎,這些憤怒會對他有著深刻的不良影響的。

我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我要在她面前以身作則,教會她尊老愛幼,尊重她的想法和決定。不強迫她去做自己不喜歡不願意的事情。

同時我和我丈夫要把自己的小家經營好,我們兩個要相親相愛,舉案齊眉。我們要讓女兒真心覺得我們是好的父母,她生在一個溫暖、溫馨的家庭。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老人說:越早笑的寶寶越聰明,寶寶微笑的背後是智商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