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不看我不看,看不見就不疼了!”

一個幼兒園排隊採血的萌娃哭成一片,其中一個瞥一眼趕緊捂著眼睛的小男生實在太萌了,人們忍不住給他的心理活動配上了畫外音。

這樣的場景實在太熟悉了,回想女兒剛滿月打疫苗時沒哭的場景,我給孩子他爹報喜說,別的孩子鬼哭狼嚎,我家的歲月靜好,真是一個天使寶寶。事實上,有經驗的媽媽們都知道,剛滿月的娃不是不哭,只是還不知道打針是什麼罷了。

孩子有多不想打針?不想到寧願被媽媽揍一頓!前不久看到的影片中,小姑娘就哭著說媽媽我不想打針,你揍我一頓吧。

被媽媽揍一頓也就皮疼一下,被針扎可不一樣,那是要戳到肉裡面的,還會流血,太疼了!

看著影片中哭得梨花帶雨的小萌娃們很可愛,也會被他們說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話給逗樂,但想象如果是自己帶著一個哭的死去活來,在懷裡扭來扭曲,超級不配合的孩子打針,那感覺就是誰經歷誰知道了。

有人說,帶娃打針按照父母耐心餘額會有不同的迴應:

耐心100%:慢慢引導,溫柔以對,“一點也不疼,真的”,“你看那個小哥哥一點都沒哭對吧,勇敢一點”“沒事兒的,媽媽不是在嘛”。

耐心80%:利益誘導,轉移注意,“沒事兒,就戳一下,很快的,聽話,打完我們看一集小豬佩奇”“你好好打針,打完針我們就去買個氣球好不好”“媽媽帶了你最愛吃的餅乾,聽話,就一下就好了哦”。

耐心50%:嚴肅批評,道理為王,“我們來講道理好不好,我們出門的時候媽媽是不是跟你商量好的,今天去打疫苗,咱們像男子漢一樣不哭,你也答應了對不對,那說話就要算話”。

耐心10%-0%:恐嚇嚇唬,揚湯止沸。“你再哭我就不理你了”“再哭大灰狼就要來吃你的小手了”,或者直接按住手腳不讓動彈。

這樣的迴應無論是怎樣的方式,都沒有正面回答孩子的“我不想打針”的這個話題,在父母眼中再小兒科的打針,在孩子眼中中它可能都比被爸媽揍一頓還恐怖。

只有感同身受,做出積極的迴應,那個被理解的孩子,才會真的接受打針,變得勇敢。

01

允許孩子脆弱,害怕也是孩子的權利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特別暖心的影片,國外一位爸爸帶著女兒去打針,孩子也非常的害怕,於是爸爸就和護士上演了一場打針的戲碼。

護士先是給爸爸用酒精棉球擦拭了胳膊,並告訴孩子要在這裡打針了,爸爸立刻表現出特別害怕的表情,並且學著孩子的樣子開始大叫,女兒立刻被逗的直樂,接下來護士要給孩子打針了,儘管經過剛剛逗樂,心情已經緩解了一部分,但孩子還是有些害怕,不願意打針。

於是爸爸又換了一隻胳膊,再重複了一次。並告訴孩子,它會有一點點痛。

因為父母覺得打針不疼那是成年人的感受,別的孩子打針不哭那是別的孩子,每個人對疼痛的感受不一樣,不必強求自己的孩子要事事堅強。

脆弱是孩子的權利,害怕是孩子的護身符,允許孩子哭泣是父母對孩子尊重的第一步。

有人說,那怎麼行,打針都要害怕,以後遇到真正的困難怎麼辦?現在我們在身邊,以後我們不在又怎麼辦?哭就要哄著,以後再哭怎麼辦?

能理解這樣的擔憂,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好好成長,做一個敢擔當有責任的人,出發點自然是好的,但切不可把尊重孩子和溺愛孩子混淆起來。

為了不溺愛而忽略了尊重,顧此失彼不如給孩子放聲大哭,擁有脆弱時分的權利。

畢竟給孩子尊重是陪同孩子成長,而給孩子溺愛只是代替孩子成長,兩者只要稍稍用心,必不會越界。

02

不願意和你說感受的孩子,才是真正要擔心的

前不久一個迷路的小男孩來到派出所,讓民警們頭疼不已。

很快孩子的父親趕到派出所接孩子,但得知走失緣由,實在哭笑不得:

原來是孩子害怕打針,就一個人偷偷溜走了。

看似覺得搞笑,實則令人擔憂,孩子寧願偷偷溜走,也不說出不想打針的話,或許是知道說了也沒用,幸虧迷路後尋得派出所的幫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比起哭鬧錶達脆弱和害怕,一聲不吭的孩子才最讓人擔憂,因為你不知道他的痛,也就不能給予你的愛。

最近一名6歲的女孩被鋼釘擊中的新聞牽動了很多人的心。孩子跟隨爸爸去了工地,卻不慎觸發氣釘槍被擊中,可孩子卻沒有和父母說起這件事,直到胸口疼痛難耐才和父母坦白。

去醫院發現,鋼釘距離心臟僅僅26毫米,索幸,經過治療,孩子已經基本康復。

氣釘盯入胸口,連看看想想,都覺得疼,孩子卻因為害怕責罵而選擇沉默,最後實話實說一定是真的疼得無法再忍了。

這樣選擇自己承受的樣子太讓人心疼,可也讓人擔心。

好在沒有引起不可逆轉的嚴重結果,否則真是一輩子的傷痛。

以為孩子不喊疼是懂事,其實孩子只是默默的對自己下狠手罷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懂事是很深的絕望,它真的不是個好東西,它表面上是為家長帶來省事的好處,也許骨子裡就是出於恐懼。

恐懼父母的責備,害怕不能完成父母的期待,疼了,不說,生病了,不說,漸漸的,就什麼也不說了,看似成全了父母,卻是委屈了雙方。

那個不想和你說出自己感受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乖巧聽話,不是因為擁有了很多愛,而是因為積累了太多的懼。

03

直面疼痛,做善解的父母

最近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中,覺得尹建莉老師在引導女兒面對打針的方法超讚。

女兒圓圓身體不舒服需要打針,但她非常害怕打針,尹建莉老師先是溫和的告訴她,打針可以讓病好了,就舒服一些了。

這時圓圓在理智上可以接受打針,但內心還是害怕的,這和很多小朋友一樣,在家都是答應的好好的,等真正要打針的時候就腿軟了。

圓圓在要打針的時候就問道“打針疼不疼?”

尹建莉老師直接說說:“哦,有點疼,不過疼得不厲害,就像你那天坐小凳子不小心摔個屁墩兒一樣。”

同時她還讓圓圓回憶了一下當時摔屁股有多疼,圓圓很認真的思考了下說一點點疼。

這就圓圓對打針的疼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此時此刻,孩子還有些緊張,於是媽媽再給孩子打氣。

尹建莉老師說:“媽媽覺得圓圓很勇敢,你試試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沒事。”

書中寫到:這樣的方式既給了孩子鼓舞,讓她覺得自己勇敢;又給了孩子退路,讓她覺得想哭也沒事。

當孩子害怕,不想打針時,當他因為打針而大哭時,她給他一個積極的迴應,遠好過於誇大或縮小現實,用哄騙,收買亦或是逼迫的方式讓他勇敢。

我們的孩子都在慢慢長大,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遇到很多的不想做不願做和害怕做,但請相信他們自己也在努力的克服,並勇敢面對。

所以,給那個努力去勇敢的孩子一點時間,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溫柔以待,他定會成長為一個強大的人。

10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抓住12歲事業啟蒙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