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父母的成長過程,說好的成長,父母是真的也要長!

催眠的過程中有以下五個原則,明確、引導、告知、雙軌和強化。這些原則貫穿整個催眠過程,其實把這些原則用在和孩子的溝通中也同樣適用:

01

明確

在問題出現時,明確告知孩子應該做什麼。指令清晰明確,不要含糊,不要反問。比如下完雨地面上有水坑,不想讓孩子去踩,應該明確的說:“前面有水坑,我們邁過去。"而不是說:“前面有水坑,不要踩。"這倆句話的區別在核心動詞不同,孩子接收到的核心動詞是“邁”或是“踩”。當我跟孩子說邁過去的時候,他們肯定會邁過去,甚至有時候,我已經率先蹦蹦跳跳的邁過去了,孩子就會爭相效仿,屢試不爽。當然,做合格的家長,不能剝奪孩子的樂趣,當他們穿好雨衣、雨鞋,準備好洗澡的熱水時,我會帶著他們去踩水,大大小小的水坑全踩過,不同的水花都試過之後,倆個孩子基本都變成了小溼猴,領著倆個小溼猴,迅速回家洗澡、換衣服。興奮的孩子們會一直回味玩水的過程,甚至某天聽他們聊天說起他們如何如何開心的玩耍,也是一種幸福。

不要反問,反問即帶有質疑、責備的意思,容易引發情緒反應。“我沒有告訴你吃完飯就去寫作業嗎?”言外之意是,我告訴你了,你還不做,你有問題,一股壓力撲面而來。而如果直接、明確的告知就顯得平和許多:“吃完飯去把作業寫了。”家長穩住,不要去改變操作,持續、堅定的要求,孩子是可以做到的。

02

引導

引導,就是你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你同時在用你的肢體動作來示範。前面的例子,讓孩子邁過水坑,自己先邁過去,這就是引導。家長和孩子之間潛意識是很容易連線的,你用身體引導孩子,孩子很容易接收到,也容易跟從。晚上要睡覺了,喊孩子們自己收玩具往往很費嗓子,但是如果,我走過去和他們打成一片,把玩具分類,每人一類比賽一起收的話,基本不會超過5分鐘,玩具就各自歸位了,而且過程很歡樂。孩子可以跟從的不僅僅是某個動作,他還可以跟從家長的習慣和愛好,所謂耳濡目染就是指環境的引導。喜歡窩在沙發裡看電視、看手機的家長,一味的要求孩子去學習,我想這個是有些難度的。

03

告知

告知就是提前告訴孩子接下來要做的事情,讓孩子有準備。我兒子小時候是小廣場困難戶,從家出去難,從小廣場帶回家也難。十次有八次是哭著抱回家的。現在,人家已經是玩到時間主動要求回家的小帥鍋了。期間運用最多的方法就是告知,出去玩之前就告訴他,我們接下來有什麼安排,可以在小廣場玩多久。提前十分鐘再提醒一次,還有多少時間,到了時間就去拉著小手,帶走。前幾次是比較有難度的,他會哭,但是招式不能變,堅持住,該走還得走,拉著小手不能放。基本堅持三次左右,他就明白了,媽媽是認真的,以後就很順利了,慢慢的會主動問剩餘時間,主動要求回家。其他事情也是,基本堅持3次在以後執行起來就不會很困難了。

04

雙軌

雙軌溝通就是意識和潛意識同時溝通,語言溝通是意識,身體溝通就是潛意識。前面提到,從小廣場帶回家告訴小朋友該回家了,這是意識的溝通,拉著小手就是潛意識的溝通。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光靠語言是不夠的,要身體同時行動,甚至,語言不需要很多,行動更重要。我們家從客廳去衛生間洗漱有個小遊戲:小猴子走路。可能有很多小朋友都不喜歡刷牙,我家也是同款。每次叫刷牙洗臉,都要東躲西藏,如果玩一個小猴子走路的遊戲,就會很順利。小猴子走路就是小朋友半蹲著,我手放在小朋友腋窩下扶著走路。用身體去溝通,大家都輕鬆。

05

強化

在家庭教育中,一旦孩子有正向的行為出現,家長要立即給予肯定。及時強化正向行為。慢慢地,形成正向反饋,問題也就得到改善了。前幾天發了兒子住院,女兒送哥哥,倆個孩子依依不捨擁抱告別的照片,有人問我,你家孩子為什麼感情這麼好,我家倆總是打架,我的回答是正面強化。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倆也會有搶玩具、打過架,甚至咬傷過,一度比較苦惱。後來就教孩子相互分享,一旦真的分享,馬上鼓勵、誇獎,是相親相愛的好孩子。孩子們發現自己這些行為被認可了,就會繼續嘗試,繼續被認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相處模式。

如何保護孩子的安全感,如何提高想象力,如何提高孩子興趣,我們以後慢慢分享~

6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她剖後2月懷上二胎!姨媽沒來也會懷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