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教育專家總是強調跟孩子共情,

可是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怎麼越共情,孩子哭鬧越厲害?

共情,其實就是同理心。為什麼父母會覺得共情不好用呢?因為他們只是把共情當成了一個工具,只想把孩子當成問題解決掉,而沒有真正地與孩子共情。

父母如果因為害怕孩子的情緒而逃避,就沒有機會和他們一起面對負面情緒,也就沒有機會去幫助他們。父母不幫助孩子,孩子怎麼建立起對父母的信任呢?

很多父母可能會說:但是我們有時候確實沒有辦法滿足孩子,那怎麼辦?比方說,孩子的玩具壞了,再也買不到一模一樣的了;或者孩子的好朋友搬家了,我們也不可能不讓人搬家啊!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兩種撫慰孩子情緒,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撫慰孩子情緒的有效方法

第一種辦法:嘗試理解孩子的心情,想辦法和孩子展開對話,因為一旦能開始對話,孩子就能漸漸緩解情緒。

有個爸爸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

他帶著自己6歲的孩子去聽音樂會。孩子非要自己拿著票,爸爸就允許了。結果聽到一半,孩子找不到票了,急得哇哇哭。當時音樂會正在進行,根本就不能在音樂廳找票,爸爸只好尷尬地帶著孩子走了,孩子也很不高興。

其實像這種情況,如果爸爸對孩子足夠了解,能夠預見到可能出現的情況,並做到防患於未然,這頓哭鬧是可以避免的。

這麼小的孩子喜歡自己做事,願意承擔責任,這是好事。爸爸可以事先告訴孩子:“那爸爸就把這張票交給你,你可要保管好喲!”同時,爸爸最好幫孩子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比如一個有拉鍊的口袋,讓孩子把票放進口袋,並拉好拉鍊,告訴孩子這樣就不容易丟了。

那萬一票真的丟了,孩子還在哭,應該怎麼辦呢?

如果爸爸不耐煩地說:“票丟了就是丟了,我能怎麼辦?”孩子說不定會被爸爸的態度激出更生氣的情緒。

這時,爸爸可以嘗試理解孩子的心情。很多父母可能會說:“我知道怎麼做,育兒書裡都有教,父母需要說出孩子的心情。”好,我們假設爸爸說:“寶貝,票丟了,爸爸知道你很傷心!”那麼會怎樣呢?孩子可能會平靜下來,但也可能會哭得更厲害。

關鍵是接下來的步驟,爸爸要想辦法撫慰孩子。比如,爸爸可以接著說:“真希望我能有魔法,一打響指,這張票就能自己找到我們。”然後,爸爸可以真的打個響指,等一下說:“唉,我沒有魔法啊!”這時說不定孩子就笑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用別的辦法來解決或者預防問題。比如,爸爸可以給孩子提建議,或者跟孩子一起討論。“以後咱們可以把票放在這個兜裡,這樣不容易丟。你覺得還有什麼地方比較安全?”這時爸爸可以用一些比較幽默、搞笑的方式和孩子展開對話。比如,爸爸說:“我把票放到頭髮裡面,行嗎?”孩子可能被逗樂了:“這不行。”爸爸就可以接話了:“啊,不行啊,那你覺得哪裡可以呀?”一旦開始這樣的對話,孩子自然就冷靜下來了。而且,這樣還可以幫助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並從中吸取教訓,避免以後再出現同樣的問題。

所以,當我們沒有辦法順著孩子的時候,我們可以先安慰孩子,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理解他的心情,這就是共情。然後要想辦法解決問題,讓孩子知道票有弄丟的風險,他有保管好這張票的責任。那我們怎樣做才可以保證不丟呢?讓孩子自己也想一些辦法,相信他下次肯定會特別小心。

第二種方法:展開想象。

很多孩子都有一個自己最愛的玩具,如果有一天,這個玩具突然丟了,到處找都找不到了,孩子肯定會特別難過。

遇到這種情況,有的父母可能會想著:只要買個一模一樣的玩具,孩子就沒事了。而這種否定孩子情感的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可能在大人眼裡,這只是一個玩具,然而在孩子眼裡,這是一個夥伴。

這時,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的心情,還可以與孩子一起展開想象。比如,我們和孩子說:“再也看不到小熊了(或者直接說出小熊的名字),我也很難過。真希望它能夠立刻出現在我們眼前。你說它會去哪兒了呢?”然後,你和孩子可以一起展開想象,小熊可能會去哪裡,有什麼經歷,交到什麼朋友……這樣的想象常常可以安慰孩子。

剛才說的孩子丟了票的事情,其實也可以展開想象。比如,爸爸可以用幽默的語氣描述這張票怎麼在人群腳下逃生,然後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等等。

所以,有時候只需要一點童心,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撫慰孩子。

上面說的這兩種方法,是我針對一些特定的情景想出來的。這樣的方法既能夠真正安慰孩子,又能夠幫助孩子平靜下來,多數時候還是挺有效的。如果父母覺得對自己的孩子不起作用,就需要多觀察和了解孩子,關鍵是理解他的心情。有時候,孩子的心情可能會反覆。比如,孩子心愛的玩具丟了,可能當時情緒好一點了,過幾天又會很難過。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也要包容孩子,允許孩子慢慢來。

與孩子共情的關鍵點:真實的情感

當我們在與孩子共情的時候,要注意一個關鍵點:父母必須要有真實的情感。

有些父母覺得,只要學會幾個句式就行了:“我知道你是什麼心情”,或者“我理解你”,他們認為這就是共情。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裡最關鍵的不在於父母說了什麼話,而在於父母是不是真的理解了孩子。父母在這時流露出的情感是否真實,做得是否到位,孩子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大寶小時候有一個心愛的小熊玩偶,他整天都帶在身邊,就連出去玩也不例外。在他6歲那年,我們一起出去玩,因為他已經會收拾自己的小書包了,離開酒店之前我就沒有檢查他的小書包。結果等到車開出去1個多小時了,大寶突然問:“媽媽,我的小熊在哪裡?”當時我一下子蒙了,如果小熊丟了,大寶肯定會特別難過。爸爸趕緊開車下了高速,找到地方停了車,並給酒店打電話,看是不是落在那裡了。爸爸打電話的時候,大寶就默默流淚。我一邊抱著他,一邊摸著他的背,還時不時地給他擦一把眼淚。這個時候,其實我都不用說“我很理解你現在的心情”,因為爸爸媽媽已經用行動表明了,我們不但理解他,而且在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所以他只是默默流淚,並沒有失控地大哭大鬧。很幸運,因為電話打得及時,收拾房間的人在床單裡找到了小熊,後來幫我們用快遞寄回了家。大寶收到小熊那一刻特別激動,後來還在作文裡專門寫了這件事。他說:“收到小熊的時候,是我的魔法時刻。”當然從那以後,我們也吸取了教訓,出去旅行就不帶著小熊了。

當父母真正學會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從心出發理解孩子,再透過共情跟孩子建立情感連結,很多事情的發展也就自然而然了。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家長應該從小鍛鍊孩子的金錢觀念和理財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