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大年初一,在孩子身上發生了一件小事,就是孩子玩手機超時了。
孩子已經一年級了,對於手機,我跟孩子明確約定好了:不禁止他看,但是需要他自己控制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但是今天孩子有些玩過頭了,看了有半個多小時還不停下,直到我提醒他。
其實孩子一開始看手機時,我就注意到了,我就是故意沒有提醒他,看他自己會不會控制時間。結果孩子果然果然經不起考驗。
按照正常父母的教育思路,這時父母肯定會批評指責孩子,說孩子不遵守約定,明明自己規定了看15分鐘,但是卻一直再看。然後對孩子制定一系列的懲罰措施,規定孩子假如孩子下次繼續不遵守就禁止再看手機了。
是不是大多數父母面對孩子這種違規,都會不約而同地做出這種反應?
其實並不奇怪,這是一種本能下的教育反應,也就是我說的“否定式教育”,透過指出孩子的缺點不足,然後讓孩子做出改變,從而變得更加優秀。
但幸好,我研究育兒這麼多年,自己都認識到這個問題,因此我並沒有這麼做。那我是怎麼做的呢?
我並沒有批評指責孩子,而是把孩子叫到身前,問他:“這次是不是沒遵守自己的約定?”孩子回答是。然後我又問為什麼,孩子說來很多,大體意思是覺得玩的時間短,所以玩的時候就忘了時間了。那我就又問“你覺得怎麼才能避免再犯這種錯誤”,孩子回答說增加時間。我告訴孩子,超過15分鐘對眼睛不好,不能再延時,要不就增加玩的次數,由原來的一天一次變成兩次。孩子同意了,於是我跟孩子就達成了如下協議:每天玩2次手機,一次15分鐘,並且把這個寫入了他每天的寒假計劃中,保證每天完成。
就是下面這個計劃:
有的網友肯定會說了:這樣就能糾正孩子,讓孩子有控制的看手機?你在搞笑吧!孩子肯定過不了多久又不遵守了,難道你再給他增加玩的時間?
說實話,我不能保證這個方法百分百有效,但是我敢打保票:相對於“否定式教育”來說,這種“肯定式教育”的方法肯定更有效。
相反,對於堅持“否定式教育”理念的父母來說,因為更多的會關注孩子不遵守的一面,生怕孩子做不到,因此眼睛裡揉不得沙子,看到孩子一點不遵守的表現就會批評教育孩子。對於孩子來說,肯定很難百分百的堅持。
也就是說,在“否定式教育”理念下,孩子幾乎是百分百失敗的,因為孩子不可能一次錯都不犯的。因此孩子從這個行為中體會不到快感反饋,也就愈加沒有信心,也就沒有動力再去堅持了。
其次,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孩子會更有動力
而“否定式教育”不同,它是一種控制,是監督孩子,透過批評指責讓孩子來改正錯誤。孩子行為的動力就是害怕父母,怕被父母批評指責。
一個是為了信任而遵守約定,一個是因為害怕而被迫遵守約定,你覺得哪種動力讓人更有積極性呢?
最後,人們都有積極向上的動機
有的父母覺得孩子肯定會失敗,然後父母就不得不退縮,給予孩子更多的時間,這樣孩子就不會養成遵守約定的習慣。正因為這樣不信任,所以父母採用“否定式教育”理念,透過監督控制來避免孩子沉迷手機。
其實父母有些小看孩子了。
不僅是孩子,每個人都有積極向上的動機,都想讓自己變得更高更強,沒一個人是甘於墮落的。你看看孩子們在一起,有一個不爭強好勝的嗎?因此對於孩子來說,一開始他們肯定會積極的兌現諾言的。只不過長期下來,如果孩子沒有得到積極的反饋,反而更多的獲得批評指責,孩子的信心就會受到打擊,就會真的認為自己不擅長自我控制,認為自己做不到而放棄,於是孩子就真的無法控制的沉迷手機了。
總結如果用“否定式教育”理念,總是盯著孩子的失敗,批評指責孩子的失敗,那麼孩子就真的認為自己的自控力不行,最終也就真的自控失敗,無法控制的沉迷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