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往往思維活躍且多才多藝,傳統故事裡的“頭懸梁錐刺股”未必能造就出適應現代社會有創造力的人才。
痛苦和壓力固然能被有些人轉化為動力,但是,揹著沉重的心理包袱的人很難走得平穩,走得長遠。
那麼,什麼樣的學習方法能讓孩子提高成績,又能受益終生呢?
沙哈爾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中提出了幸福學習法:
01 學習是快樂且有意義的幸福學習法就是讓學習本身成為一件快樂並且有意義的事情,幫助學生學會這種方法是學校和家長的重要責任。
父母與老師都希望孩子們得到幸福,但前提是他們自己必須首先相信:幸福才是至高的、最重要的財富。孩子們對暗示極端敏感,通常他們會把父母和老師的觀點內化,即使這些觀點並不明確。
多數學生從父母那裡學到的觀念就是用名譽和成績來衡量自己,他們最大的責任就是拿到好成績,而不是去享受學習的快樂。
02 幸福學習—— 心流體驗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 將心流 (flow) 定義為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而體驗本身就是最好的獎賞和動機。
通俗點說,心流就是指人們在全神貫注下去做一件事,進入完全忘我的狀態。
比如專注地閱讀、寫作、遊戲、烹飪、約會,或者和朋友談心、在公園打球……,當全心投入當下的事情時,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
心流體驗是人的巔峰體驗,同時也讓人做出來巔峰表現。享受當下快樂的同時,我們能更有效地學習和成長,最大發揮出個人的潛能。
03 如何創造心流體驗?任務的挑戰要難易適度。
如果任務難度大而技能不足時,我們會感到焦慮;相反,如果技能高超而任務太簡單時,我們就會感到乏味。
有兩種不同的情況會影響學生擁有心流體驗:
一是由於學生的壓力太大了,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導致學業帶來的只有痛苦、焦慮以及不幸福。學生被迫只注重結果而不是過程。
二是沒有挑戰性的環境,因為這樣會使人覺得無聊、厭倦。教育者,尤其是家長,往往將奮鬥和痛苦錯誤地同化(為了保護孩子),他們所犯的通病有兩種:一是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二是把他們和所有的挑戰隔離。
04 幫助孩子學會幸福方法當面臨挑戰時,孩子其實和大人一樣,他們會在成功中找尋意義,並且享受努力實現目標的過程。
我們應該教給所有的孩子: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和成就感必須依靠自己的付出與努力,而不是藉助旁人的幫助。
如果家長幫著孩子逃避問題和挑戰,只會導致未來的不幸。
“人類最大的貧乏,就是事事順心如意,無須努力,最終導致希望破滅,再無奮鬥之心”。
幸福面前人人平等
在《究竟誰幸福?》(Who is Happy?)一文中,著名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和艾德·迪納指出,
“就獲得幸福和生活滿意度而言,年輕人和老人、男人和女人、黑人和白人,以及窮人和富人所具備的能力是差不多的”。
每個人天生都具備對學習的熱情,孩子們會不停地發問,不斷地去發現周遭的世界。教育者作為幫助孩子追尋自身價值和獲得心流體驗的人,應該培養孩子求知的熱情。他們可以把學習轉變成一種迷人而美好的旅程,貫穿於整個生命對幸福的追求之中。
含章有約,一起讀書,一起感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