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春節是一個舉家團圓,喜慶祥和的節日。這個熱鬧的節日裡,親朋好友間的拜訪問候,少不了人際交往,這也是培養孩子人際力的最好機會。

人際力是準確理解他人情緒、意志、行為,並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生活中,也叫情商。

為了把前因後果講清楚,說明白,本文統稱人際力。

人際力由13個維度構成,限於文章篇幅,本文只講其中最重要的前3個。

01出門前,關懷性啟發

小時候,我家孩子不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參加大人的各種活動。哪怕帶他出門吃好吃的,他也不情願,相比吃好吃的,他更願意留在院裡和其他小朋友玩。

包括現在,很多孩子也不喜歡跟著大人串門,因為他們寧願在家打遊戲,也不願意參與大人之間和他不相干的無聊話題。

這期間,我運用過最有效的方法,是理解孩子的想法,幫助他幻想憧憬。向他具體描述我們將要見到的叔叔阿姨是多麼幽默搞笑,以及我們曾經一起共度的有趣經歷。

還有叔叔阿姨家的小夥伴,最喜歡圍著桌子和小朋友一起追逐嬉戲,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秋天,叔叔阿姨還常常在小河邊釣魚烤魚,還從林地裡撿來新鮮蘑菇,和殺好的雞燉一起,鍋架在河邊用石頭堆砌的灶上,燃燒的柴火呲呲啦啦使勁地燒著,那鮮美的味道能飄滿整個樹林,大家玩的開心,吃得爽,去過的人都難忘。

這下子,勾起了孩子的興趣,他認為這些叔叔阿姨是很有趣的人,而且還有小朋友,體驗一次也不錯。

果然,孩子到地方,發現能吃到這麼多美食,還有小朋友一起玩,也算沒白來。很快把事先的擔憂和抱怨拋在腦後。

如果是帶孩子登門拜訪,也同樣需要做這樣的人際鋪墊。詳細告訴孩子即將見面的陌生人的優點和有趣性,等到孩子與生人見面時,招呼起來就會顯得親切自然。

如果孩子對於不熟悉的人和環境感到緊張,父母也不必著急,更不要在眾人面前數落孩子,這樣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心,可以允許他在熟悉環境一會兒後才叫人。父母也可以提前和孩子說好,用微笑或揮揮小手打招呼,然後由父母代孩子向親戚朋友解釋。

多帶孩子參加各種聚會,次數多了,孩子會有意無意地關注到不同型別的人,提升對人的敏感度,從而學著關懷他人。

02出門後,活躍性引導

人際交往中,需要活躍氣氛,如果都不活躍不愛說話,就會造成冷場尷尬。

其實,帶孩子參加大人聚會,自己可以提前設計破冰活動,提議大家做一個趣味小遊戲,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放鬆下來介紹自己。

介紹的時候,孩子可以感受到大人思考和表達的方式,進而學著去表達。同時,孩子也獲得了充分的尊重,他也會更加開心活躍。

哪怕這次不夠活躍,兩三次後,一定會變得活躍起來,不再像以前那樣在陌生環境裡侷促不安。

另外,帶一些孩子平常在家裡看的書或者玩具,也能幫助孩子融入環境,儘快活躍起來。

小明是個內向的孩子,每次媽媽帶他去串門,他都不愛說話交流。

這天,小明媽媽約了幾個有差不多大孩子的朋友一起出去玩。聽說有三個小朋友和自己一起玩,小明高興極了,他帶上自己的不倒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參加聚會。

以前小明在大人前不愛說話,一見生人就緊張得躲在大人的身後,今天幾個孩子在一起,小明因為帶了不倒翁和小朋友一起玩,所以在交往中佔據了點主動權,相處得比較自然。

他想玩剛剛的飛機,就用自己的不倒翁去交換,用這種商量和交換的辦法,他玩了夥伴們帶來的所有玩具。

回家前,小明因為和小朋友們玩得開心,還約好了下次還來一起玩。

有些孩子內向侷促,不願意和人接觸。父母出門前可以讓孩子帶上心愛的玩具、習慣吃的食物等等,一兩件熟悉的東西滿足內心需求,讓孩子的內心有安全感!

對於活躍的孩子,打個招呼小意思,看見新奇的東西還忍不住摸一摸、看一看、甚至翻箱倒櫃。

這樣不但沒禮貌,還容易發生事故,比如損壞東西,破壞物品原狀。無論賠不賠,家長也掛不住面子。

還有餐桌禮儀,每道菜上來,孩子都先於別人吃,甚至在盤子裡挑肥揀瘦。

這些其實是缺乏關懷性的表現,只關注自己,不關注他人的情緒和想法,造成人際交往有失公平。

不能公平公正的人,也會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他人的白眼和冷遇,從而影響孩子長遠的人際力發展。

孩子學會和他人相處,打招呼,禮貌交談,及時迴應,參與集體活動和聚會,都是對他人的關懷,是具有人際力的表現,值得引起父母重視。

03相處中,敏感性鍛鍊

奇蹟豆1歲多時,很怕小小孩。他看見小小孩一搖一晃向他走來,就會急得大聲哭。路都走不穩的孩子,不大會對他造成傷害,我一直不明白,他為什麼怕小小孩。

後來我觀察,凡是會說話的3歲以上孩子,他都不怕,讓他們抱,願意和他們一起玩。

我猜他是想表達:我不是阿姨的孩子,阿姨還是喜歡我。

這件事,讓我開始有意無意引導奇蹟豆在陌生人面前觀察他人的表情和動作,透過觀察學會判斷他人的情緒和想法,有心理準備,就不會慌張。

過年待客,不僅是大人的事,家庭所有成員都有份。

招呼客人,也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讓孩子給客人倒水、拿水果。

孩子做這些,對方出於禮貌,勢必會給出積極反饋,孩子也因此變得更樂於關愛他人,提升對他人需求和想法的敏感度。

待人接物的禮貌教養需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客人到來之前,父母可以先向孩子介紹有關客人的情況,讓孩子作好心理準備。

客人到來時,可以讓孩子做自己的助手,分配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與他人交往的能力需要家長耐心細緻地教導和培養。

有心的父母要利用過年放假,對孩子的禮貌言行,接人待客,交談禮儀,餐桌禮儀,紅包禮儀做一次全面普及和指導,千萬別大意疏忽,錯過這個大好時機。

2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迅速和小朋友們“打”成一片的遊戲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