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春節,既是親朋好友相聚的日子,也是大家互相曬娃的時刻。不過聽到最多的卻是曬別人家的娃,你總會聽到大家饒有興趣地談論鄰家孩子的優秀:某某家的孩子畢業後收到世界500強企業offer,並分到核心的技術研究部門;某某家的孩子今年又升職了,過年光年終獎就發了十多萬元;某某家的孩子被保送到清華碩博連讀了......說者眉飛色舞,聽者滿眼羨慕,真是應了那句俗話: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好。

其實還有一句更俗的話:光看到賊吃肉,沒看到賊捱打。你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登頂時的輝煌,沒看到他們在山腳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累積。正如《學記》中所云: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大抵的意思是,優秀的冶鑄工之子,一定要學習縫製裘衣;優秀的制弓匠之子,一定要學習編制畚箕;剛開始學習駕車的幼馬,與大馬駕馬的位置正相反,大車行在幼馬前。“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子打地洞”,這句話談的是遺傳基因的重要性,但不要忘了,小龍、小鳳、小鼠生下來最多隻是形似,甚至是神似,但絕不是生下來就能上天入地,更不是一開始就直接練習上天入地的絕招,而是從最基礎的入門功夫學起,練體能、技藝耐力等基本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聚沙成塔,積腋成裘,否則,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優秀冶鑄工深知這個道理,並沒有讓他的孩子一開始就學冶鑄核心技術,而是讓他的孩子先紮好他的基礎,學習縫製裘衣。為什麼呢?因為在補獸皮衣的時候,首先他要熟悉火性,他必須用火來烤。而冶鐵那就是要用高溫的火來烤。因為冶鐵、冶金難度很高,技術要非常純熟,他得要有一些基礎才能做到這麼難的事情。如果讓一個孩子一開始就學這麼危險、難度高的技術,不容易。其次學做獸皮衣,他熟悉那個火性,這樣子他這個能力就可以遷移到以後的冶鐵。而且那個獸皮要補起來,慢慢慢慢一片一片把它補好,那要很細緻。而冶鐵也要有這樣的能力,才能把器具做好。所以等於補獸皮衣所具備的這些能力都可能轉移到他之後冶鐵。做弓箭之前,首先要學做簸箕。簸箕是用竹子去做,它比較軟,弓箭是用木頭,那個難度就高多了。所以首先讓他學做簸箕,對力學他就愈來愈敏感。有了這個基本能力,緊接著再學更高難度的做弓箭。同樣的道理,小馬第一次駕車,老馬在前駕車,它在後面學習掌握駕車的基本要領。現實中如何呢?家長,教,不明其方!孩子,學,不得其法。

入門的功夫,由淺入深,大道到簡。最複雜的事情往往要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做起,我們只有先解決入門的問題,才能行而致遠。能力的培養都是要循序漸進培養起來的,不是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熟悉《射鵰英雄傳》的朋友一定會記得,梅超風學九陰真經想速成,功底不紮實,結果走火入魔;郭靖則剛開始就學習玄門正宗武功,遇見全真教馬鈺,他也只是先教他練氣、睡覺的基本功夫,這樣才有了紮實的武功根基,後來才練成了絕世武功降龍十八掌,成為一代大俠。

《竹子定律》告訴我們,竹子只有經過四年的默默向下向深數百米的紮根,才會有四年後破土而出,日後節節攀高,聳入雲宵的傲嬌。竹子的成長經歷再次證明一個道理:一個人要想取得成績、成功、成就,必須先生根再生長。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這世上,沒有積累和沉澱,就沒有最後鋪天蓋地的成功。別人家的孩子,不是什麼人生開掛,都是厚積薄發罷了。

我們每個家長,無論取得多大成績,無論多大年齡,都和孩子一樣始終處於一個成長過程,越努力,越明白,行走在人世間,哪有什麼捷徑可言。牛年,讓我們開啟自己的心門,裝進自己的孩子,學習牛的踏實,該犁田時犁田,該鬆土時鬆土,該平整土地時平整土地,夯實基礎,沉澱經驗,把自己淬鍊成“別人家的孩子”。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孕中期不僅有可愛的胎寶寶,還有必須注意的各種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