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懂得感恩,才是最好的品質
懂得感恩,會發自內心地去關心和愛護身邊的人,並且為自己得到的身邊的家人和朋友的愛和幫助而由衷地感謝。有遠見的父母,讓孩子心懷感恩,才是孩子在成長道路上的必修課。
同事的孩子在去年暑假參加了一場夏令營。為期三天行程太緊張,大人孩子都挺累的。出高鐵站的時候,孩子上前一步推起行李箱,跟媽媽說:我來推箱子吧。
同事說,其實箱子推起來不重,但上臺階的時候,還挺難提的,孩子堅持不讓媽媽幫忙,使勁在那一點一點往上挪。看著孩子小小的身板在那吃力地提著箱子,同事意識到,孩子長大了——知道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到這件事,並且真的去做了。雖然他走得很慢,但他卻在通過這件事證明自己有力氣來幫助媽媽。
孩子的內心,是這樣的溫暖和感恩。
二、家長眼中的理所應當王媛媛的兒子今年6歲了,雖然平時皮到上天,但是禮貌確是孩子做的最好的。不管是誰遞了東西,或者是摔倒扶他起來,即使是最疼孫子的奶奶幫忙削了個蘋果,王媛媛都會從小教孩子說聲"謝謝"。
有一次,奶奶給孩子遞了吃飯的碗筷,6歲的兒子客氣的向奶奶說了一聲"奶奶,謝謝!"奶奶特別認真地跟孩子說:"不客氣,寶貝,你不用謝謝奶奶,這是奶奶應該的。"
這是家裡常見的對話,但是王媛媛糾正婆的一番話,卻別有深意。"我們當然要謝謝奶奶,因為餅乾在高高的櫃子上放著,奶奶如果不幫忙的話,寶寶是拿不到的,對嗎?不管是誰,只要是幫了我們,就應該說聲謝謝啊!"孩子點點頭,奶奶也很是贊同和窩心。
家長給予孩子的愛卻是是不求回報的,為了孩子付出一切也從不覺得辛苦和後悔。但是這樣偉大的愛是更應該值得感恩和銘記的,家長的不求回報也並不等於,孩子就可以完全坐享其成。很多孩子對父母長輩的辛苦付出的置若罔聞,更是把這些付出當成理所應當。
三、感恩,永不過時之前一個新聞火遍全網,一個十歲的小男孩,攢了好長時間的壓歲錢一共8800元,去給媽媽買鑽戒。媽媽捨不得,就故意挑了一枚價值五萬多元的鑽戒,小男孩聽說自己的錢不夠,在商場急地哭起來。
這條暖心的故事裡,有孩子對母親的愛護和感恩,也有母親對孩子善意的欺騙。才剛滿十歲的孩子攢了一大筆零花錢,就是為了給媽媽買一份貴重的禮物。以後長大了,一定也會是個溫暖的人。
擁有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也一定是一對溫暖而善良的人,他們一生最大的福氣,不是看著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有多麼好,能獲得多麼大的成功,贏取多大的名譽,而是看著孩子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感受世間的情感。懂得知恩感恩的人,是因為懂得換位思考,理解到父母的辛苦,他的內心一定也是善良和豁達的。
四、感恩不等於讓孩子揹負親情債那麼,感恩就是養兒防老、頤養天年?還是不給父母操心,讓老人常伴身邊。其實,感恩並不是綁架孩子的繩索,這世上沒有誰有天生要接受別人幫助的權利。
家長教孩子感恩,只是因為想讓孩子成長為更好的人,一個獨立的人,一個有著自己寬廣視野的人,一個飽含善意的人,一個知道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的人,一個溫暖的人。而不是要讓他們變相來回報我們的愛,來"養老",來"孝順"。
孩子的人生是另一種全新的開始,孩子有自己的路,而父母只是鋪路人。路上的基石,正是做人的美德,感恩是其中一種。
如同作家畢淑敏說的那句話:"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
父母恩情深似海,家長要引導孩子擁有"感恩的心",長大後才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父母,成為真正有擔當的頂樑柱。
我們做家長的覺得除了行為上我們要做到,我們也可以在內在上提升自己,提升孩子。平常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看正能量的書籍,學習其中的道理,改進自己的不足。就拿我現在和我們家孩子一起看的這套書——《爸媽不是我的傭人》來說,就挺好的
這套書從書名上就可以看出是正能量的,內容上也是挺全面的,從孝心、樂觀、尊師等8個主題出發彙編成一個個小故事,每篇故事都是富有哲理的,生動展現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而且在故事後面都有新增上的人生格言和成長啟示,孩子讀完可以有所想有所思有所學,每篇故事的旁邊都有插入的精美插畫,與文章相得益彰
書本的做工也是很好的,印刷清晰,版面美觀簡潔,有利於孩子閱讀和理解
這套書是適合6歲開始的孩子閱讀,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是最好的,讀完肯定有所感,有所學,而且書籍是幫助孩子養成好品質的最佳工具
世間萬物有因必有果,孩子最終成為什麼樣子的人,跟小時候父母的教育分不開。如果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律的人,從小就要約束孩子的行為,並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如果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的人,父母自身就要做一個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