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身為一個二胎職場媽媽,當你下班回到家,急急忙忙地要給老二餵奶,卻發現老大在餐桌旁捧著 iPad 看動畫片,孩子機械地張著嘴,老人一口一口給喂著飯。

這時候,你會怎麼辦?

熱播劇《安家》裡,海清扮演的女博士、婦產科專家宮蓓蓓應對這個局面,也一樣毫無辦法。

面對她的勸說:

老人是典型的“吃飯大過天”:

還有點驕傲地說:

說不動老人,她搶了 iPad,開始直接對孩子發火。

孩子當然不幹,一癟嘴,哭了。

於是家裡一頓雞飛狗跳,公公發火、婆婆飲泣,而老公的反應呢?也很典型了:

就像電視劇裡奶奶說的:

“這個小區哪家的孩子不是吃飯看動畫片玩玩具?你們不餵飯不知道,我問過人家爺爺奶奶,都是這樣子的。”

老人帶娃,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餵飯似乎都是逃不掉的常規操作,也是隔代育兒矛盾最大的爆發點 。

其實,當飯桌變成戰場,被轟成炮灰的總是孩子。

我們編輯部的二胎媽媽 vivi 說,“我們家也和電視劇裡一模一樣,每次我都是勸老人兩句,勸不動了就開始罵孩子,孩子被我罵得一臉懵。”

說真的,看動畫片、餵飯對孩子不好,吃到一半被罵一頓、哭一頓,又有啥好處呢?

但是這樣的場景,為什麼總在我們的餐桌上死迴圈?

看到這一段時,我們都能理解海清的爆發,因為那個節點上,會有很多東西把媽媽的情緒拱上去:

上次幼兒園老師拍了孩子吃飯的視訊點名批評;孩子老是喊肚子疼、不知道跟餵飯有沒有關係;動畫片看了一集又一集,眼睛都要看壞了……

當這些碎片在你腦子裡攪在一起,你會被點燃,你的情緒桶裡,混著內疚、生氣、焦慮、甚至還有點“你們都不理解支援我,但我要對孩子負責”的悲壯,那個瞬間,除了吼孩子,你似乎沒有更多辦法來表達這種急切。

只是,我們真的能咬著牙說,這就是老人的錯,都怪老人嗎?

但是我發現,當隔代育兒的溝通問題沒有解決好時,單方面地強調餵飯的危害,反而加重了媽媽們的焦慮。

一看到老人拿起勺子,腦子裡都能聯想到孩子讀大學無法自理被退學了,這種焦慮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

所以,這次糕媽想試著換個角度,帶大家去理解一下老人的心。

這個故事,來自編輯部叉姐:

我媽有一點特煩,就是催吃飯的時候像催命一樣。

有時候我陪孩子做手工、搭樂高,她衝出來喊“吃飯了”,我也知道她看重這個,會明確跟她說“好的,我們還有3分鐘就做完來吃飯了。”

可是3分鐘她還是不能等,會一直催一直催。

我有好幾次說,“讓孩子把手上的事情做完,不要催得人心都慌了。”

她卻總是強調,“飯都涼了啊,菜要涼的呀!”

我心裡根本不覺得飯菜涼了多大事兒,我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專注力和熱情不要被破壞。

有一次,我估摸著飯快好了,孩子在上機械拼插課,還有幾個零件裝上就行了,我特地去廚房提醒我媽不要催。

她說了句“知道了”,然後又唸叨“飯菜要涼的呀。”

我說:涼了就微波爐叮一下唄。

她卻還在嘟囔:熱飯熱菜多好吃啊,剛出鍋是最好吃的。

這時候,我看到她站在電飯煲前面等著倒計時,那表情真的有點虔誠。

我突然有點理解了,她前幾十年的生活經驗裡沒有微波爐,再早一點,熱一次飯菜需要灶火鐵鍋,熱了不馬上吃是極大的浪費。我也想起她說過,以前家裡人口多,外婆會早上做好飯菜,然後重複加熱吃上好幾頓,青菜都熱到全黃了。在她心裡,剛出鍋的熱飯熱菜,是很重要的幸福吧?

一個人看問題的角度,是環境、教育、經歷綜合而成的,叉姐看重孩子的專注力不被破壞,和叉姐的媽媽看重讓孩子吃上熱菜熱飯,都只是各自的價值排序不一樣。

就像現在的媽媽們都看了很多育兒文章,注重孩子的自主進食、習慣培養,這當然很對,但是,如果你能理解老人對食物的態度和怕孩子餓著的焦慮,就像你怕孩子沒有好習慣的焦慮,卡在“我要做對孩子正確的選擇”那個點上,你們的執念其實是一樣的。

總是嫌棄婆婆餵飯的 vivi,還說了這樣一幕:

那天回家,她目睹婆婆同時搞兩個娃的餵飯現場。

4歲的老大坐在婆婆左邊,面前是ipad,1歲的老二坐在婆婆右邊,面前是小玩具。婆婆先是一勺子喂大的,然後迅速切換成小勺子,再喂一口小的。

vivi 說,她還沒反應過來,婆婆已經一下子把兩個孩子都喂好了,還歡天喜地地把他們從凳子上弄下來,說了句“吃好了,去玩吧。”

她突然覺得,老人也真的挺不容易。

說真的,老人餵飯不累嗎?當然累。

老人為什麼不以為錯,還要驕傲地表功?

因為老人覺得吃飽是養孩子最重要的事。

也因為,老人帶娃,也是需要肯定的。

而對電視劇裡的海清和現實裡的媽媽們來說,選擇開戰,大概是最錯誤的方式。

所以,怎麼辦呢?

先搞通思想,不要在飯桌上開戰。

多誇誇老人,孩子吃飯弄髒了自己收拾,一些話術也可以有。

對照組也可以有。年糕奶奶原來也餵飯,我特地約了一次聚餐,朋友家的孩子比年糕小,都能自己吃飯了,媽媽看著也不好意思伸勺子了,回去再反覆洗腦,“媽你這個菜做得這麼好吃,年糕自己就能吃光的”,慢慢也就改過來了。

編輯部甜椒同學的做法,也給大家一點參考:

“平時我上班,老人肯定免不了餵飯的,而我週末在家,會自己努力帶孩子變著花樣做吃的,菠蘿炒飯、蛋包飯,都是他能自己一口氣吃完的,還要讓孩子參與,一起包餃子、摘菜……‘自己做的要多吃一點喔’,這句話對孩子也是非常大的鼓勵。”

說到底,改變的根本思路,不是靠開戰,而是要讓老人看到“孩子能夠自己吃飽”,也讓老人看到孩子享受食物的樂趣。

只有這樣,家庭的餐桌才能找回它本來的面貌:一家人放鬆地交流、享受食物,這對孩子來說,才是一個吃飯的好榜樣。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寶貝,再吃一口”不想追著孩子餵飯,就別錯過娃獨立吃飯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