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說#
1996年的元月,瑞雪初霽的清晨,在冬日的暖陽中,我可愛的女兒——菲菲兒於10:55分來到了人間,隨著她響亮的啼哭聲,我由人之女升級為人之母了,當然我沒有明確意識到的是:我同時還要成為人之師了……
正如我在自己的一篇日記中所表達的,曾經最愛玩“過過家”遊戲的女孩子們、煞有介事地抱著個布娃娃當“媽媽”,可曾想到真正為人母的艱辛?可曾想到為人母的同時亦即成為人之師!?
教與養幾乎是同步的亊情,胎教甚至還早於出生後的餵養。孩子的教養遠遠不是穿暖餵飽這麼簡單。看似整日醒著沒有睡著時間長的新生兒,聲音(柔和樂音)、色彩的刺激,母親(或其他親人)的微笑,充滿愛意的表情,輕柔的撫愛,哪怕是溫和的、不實際表意的哼哼聲,我認為對孩子都是必不可少的。她沒有聽懂什麼,但她感受到了這個世界最初的愛意,她會哼哼唧唧地迴應你……
一、愛書的我教給女兒的第一個習慣是愛閱讀
閱讀,讓我自己深深受益。從小時候的《兒童時代》、《少年文藝》、《故事會》等到後來的《讀者》(開始是《讀者文摘》)、《青年文摘》、《意林》等,從普通的雜誌閱讀到大部頭的中外名著閱讀,從最初沉迷於故事情節不能自拔到後來更願意閱讀人的思想、觸控人的靈魂。閱讀給我開了一扇窗,透過這扇窗讓我認識世界,感受到人生更多的光和亮,同時這扇窗引領我看向人生的更遠處更深處,而不僅僅是眼前的繁雜與瑣碎。我希望女兒也能從閱讀的習慣中受益終身。
讀童話、講故事是我和女兒的日課,她總是聽不夠故事,睡前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還是不滿足,纏著你再講。講的過程中“順便”用孩子聽的懂的話引申、發揮一下哦,如果能結合她日常生活中的某個行為或習慣,與故事中的人和事做一點比較,效果會更好!寓教育於故事中、寓道理於無形之中,比起單純的指責與訓斥,效果不言而喻。
書的選擇一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內容上集趣味性與思想性於一體,由圖畫為主漸漸到以文字為主,由帶拼音標註到純文字。童話、詩歌、故事、趣味小科普、自然界小知識、兒童版人物傳記、兒童版名著等等都可,原則就是,根據孩子的年齡,由淺漸深。這要求家長一定做個“有心人”,“耐心人”,當然一定程度上最好是“愛書人”。閱讀是家長的生活習慣,是家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才可能成為孩子的習慣。
當菲菲兒剛上小學一年級時,老師給了一分鐘讓孩子們閱讀,她以一分鐘閱讀140個字的速度遠遠高於全班其他同學,當時大部分孩子一分鐘閱讀70——80個字。我這個家庭老師心中樂開了花!良好的閱讀習慣必然為日後語文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數理的理解也有了較好開端;當然我更看重的是:優秀的書籍就像另一個無形無聲的老師,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思想和行為,使之更易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而這些會為她日後良好的成長奠定最厚實、最穩固的基礎。
二、持之以恆,說說興趣班的學習
大約在女兒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有一天,從幼兒園回來,她興奮地給我說,媽媽我也要學琴!原來,班上有幾個小朋友在學習電子琴,看見別人會彈琴,她非常羨慕,回家就提出了她的要求。
關於孩子報興趣班的問題,我的認識是:尊重孩子自身的意願,不強求。就是說她本人必須有學的興趣和願望,而不是純粹家長的強迫。無論是音樂、美術、舞蹈等,任何一個興趣的學習和培養,不是報個班、花點錢的事,不是三分鐘熱度的事,而是一件持之以恆的事。不要簡單認為僅僅是孩子學習一門興趣愛好的事,更是培養孩子意志力、專注度和恆心的事。最忌諱三天打魚、兩天灑網,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今天學這個,明天換那個,到頭來,花了金錢和時間,一無所成,還養成了孩子淺嘗輒止、蜻蜓點水的壞習慣,對於孩子意志力的培養起了負作用。
在同意女兒學琴前,我經過了深思熟慮,和“小人人”進行了一番認真的、面對面談話、甚至簽了“書面約定”!對著熱情高漲的女兒,我說,菲兒,是你要學琴、不是媽媽要求你學琴的,對嗎?她點點頭;我說,學琴可能不像你想的那麼簡單,最主要的是要堅持,懂嗎?她又點點頭。好,我草擬了幾句話,大意是:某年某月某日,菲菲要求學習電子琴,媽媽同意了菲菲的要求。內容底下我要求女兒自己簽上了自己的大名。我說,這張紙媽媽替你儲存著,如果以後不好好練琴,媽媽會拿給你看。
女兒後來笑著說,媽,你這“套路”有點深、“老謀深算”啊!雖然不可能靠一張紙解決練琴中所有問題,但我想滲透給女兒的是,人要為自己做出的選擇負責任。電子琴的學習整整堅持了七年,後來,又給她買了鋼琴。彈琴成了她課外的一項特長,增強了自信,又成為調節放鬆心情的好方式,更重要的是磨練了她的意志力。
三、青春期的孩子,你真得能理解嗎?
孩子的身心健康永遠高於學習成績。一個身心健康、自食其力的快樂的“藍領”在我心目中遠遠好於一個有心理問題、整日鬱悶寡歡的所謂“白領”。
女兒性格活潑開朗,為人善良,男生女生人緣都很好。上初二的時候就自己帶著錢、與一幫男女同學到外省旅遊玩耍,我意識到孩子是真得長大了!也就是在初二的下半學期,我察覺出了女兒的“青春萌動”。與我幾乎無話不談的女兒告訴我,班上誰喜歡誰了,誰喜歡她了,說別人多、說到自己的事明顯有所保留。
事實是,女兒放學回家、後面總跟了個“尾巴”,上學時剛一出小區大門,手裡拿著一瓶奶茶的“尾巴”就喜眯眯迎了上來,家裡突然多出了不少棒棒糖!而且女兒接電話時有些躲閃了。
擔心嗎?說不擔心是假話,畢竟面臨競爭激烈的中考。但沒有覺得驚異,更不覺得反感,絕對不會生硬地打壓!少男少女,朝夕相處,青春驛動的年齡,對異性產生好感,一是特別正常,二是這種情感,單純真摯,決無功利,不失為一種美好的情愫。理解基礎上、和風細雨的疏導是我採取的方法。大大方方、聊天似地與女兒談感情,談身體的變化,決不大驚小怪,決不居高臨下,讓她知道自己身心的正常,讓她漸漸放下對家長的牴觸防備心理,這樣就不至於引起過激的行為,這樣,做為引導者,你基本能掌握事情的“發展動態”和方向。
我清請楚楚地知道一件事情:六月二十幾號中考,我那“痴痴”的女兒幾乎就從六月一日起,每天在桌前認認真真地開始抒寫她的“情感日記”了,寫夠了,才開始學習!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可我沒有打斷她,我裝做一無所知,儘管心裡火急火燎!因為我以為,這時候的書寫很可能是她喧洩情感、寄託情感以至平靜心緒最好的方式,讓她寫了,表面看似耽誤了寶貴的學習時間,但寫過之後,情感平靜了,才能進入有效學習時間;如果跳出來橫加干涉,一方面會引起孩子極大反感,心緒“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另一方面,最大可能是看似人在學習,實則一字未入腦、未入心。在我看似“輕描淡寫”、看似“無心”、甚至是“放任”的做法下,女兒順利平穩地渡過中考,並且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我們當地五大名校(高中)之一。
經過本科五年(醫學專業)的努力學習,成績優異的女兒取得直博資格,現在已經一所名校博二的學生了。
這裡無意炫耀女兒學習上取得的成績,更想強調的是:良好的人生成長是基礎,學習的效果是成長的副產品,一定不要顛倒了二者的本末關係!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很多家長單純地強調“學習”、強調“成績”,極大忽視了孩子的思想和心理成長,本末倒置,根基出了問題,怎麼會有好的學習效果?即便學習成績不錯,人生方向出了偏差、心理出現了扭曲,那麼問題一旦爆發,其惡果將遠遠大於單純學習成績不好帶來的問題!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這裡不再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