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教育出了問題,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尤其是一些拍腦袋的所謂“專家”,提出的一些教育口號,更是成為眾多家長普遍詬病的物件。今天,我們就從“親子教育”說起。
所謂“親子教育”,是一種早期教育,是以愛護嬰幼兒身心健康和開發潛能以及培養個性為目標,以不斷提高新生人口的整體素質為宗旨的一種特殊形態的早期教育,重在提高家人間的感情與責任。親子教育是以親緣關係為主要維繫基礎的,我國特有的家庭狀況受傳統教育思想《弟子規》的影響,親緣關係可以糾正這種思想,這種關係被擴充套件為所有與幼兒密切接觸的人——看護人與幼兒之間的關係,從而形成看護人與幼兒之間以互動為核心內容的親子關係,而母親在教育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可是現實狀況是,當下有幾個新婚母親能安心在家扮演親子教育的角色。大學畢業以後,找工作,談戀愛,罄盡所有積蓄購買一套婚房,沉重的房貸壓得小兩口恨不得一夜暴富,接著孩子出生了,照看、撫養孩子只得求助於雙方父母,化巨資購買的婚房,成了老人或保姆暫時棲息的場所,父母家鄉的房屋還不能出售,只能空置,為了還貸,孩子的母親根本不可能有精力、有時間來教育孩子。早上匆匆盥洗完畢,孩子上學,母親上班,等母親下班回來,孩子已昏昏欲睡,即使未眠,在職場拼搏了一天的母親,早已身心疲憊不堪,面對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只能勉強過關。如今正是第一代獨生子女孩子進入親子教育的關鍵時期,照看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大多是50後、60後年代的人,他們的學歷大多是小學或初中,幾十年過去了,知識老化不說,要趕上當下的科技發展速度,輔導孫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孩子母親辭職成為家庭主婦,教育孩子,那父親每月要掙多少錢來養家,更何況有些母親本身是高學歷,一下成為家庭主婦,心理不適應不說,更是一種變相浪費,而且親子教育必須是在一種慢節奏的狀態下才能進行,如今時間緊迫,節奏頻繁,整個世界就像瘋狂一樣,到哪裡去尋找這種教育環境,所以說,任何一種教育理念的提出,一定要適應當下的社會現實,因為教育成功與否,可是直接關係到國家未來的大計,整個民族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