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人民日報上看到這樣一個視訊,感觸頗深!
一個11歲的女孩,名叫高雅,因為視神經發育不良,先天失明。
96級臺階,368米路程,數千次敲打,每天她都會“獨自”走完這段15分鐘的上學路。
其實,高雅不知道,這段上學路既是她一個人,又不是她一個人。
上學路上,媽媽其實一直跟在她的旁邊,始終保持著三四米的距離,既不會讓孩子發現自己,又能及時保證孩子的安全。
看著孩子走下高高的臺階、看到孩子快撞上停靠的汽車...媽媽依然忍住,沒有暴露自己;
當有人想把人行道上的單車挪開,媽媽卻用手示意“不用”,讓高雅自己去摸索。
如果叮噹是她,恐怕也很難忍住不幫孩子。
“我覺得她總會有離開我的一天,我就希望她能夠獨立,要堅強,要自信。”
想起自己家孩子,早上起床動作比蝸牛還慢;從腳上扯下來的襪子,隨手就扔到地板上;桌子上的鉛筆盒橡皮丟了無數回;拖拖拉拉寫不完作業;客廳擺得亂七八糟的遊戲手柄和軟體;書包裡折來折去的試卷.....
叮囑過無數次,孩子還是改不掉,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都怪自己狠不下心,忍不住不插手!
為什麼我們不能像這位媽媽一樣?保持一定的距離,讓孩子獨立,又不會孩子遇到危險。
忍不住插手,
孩子的壞毛病永遠改不掉
曾看到一個外國媽媽帶5歲的孩子在沙灘上玩耍的視訊,她躺一邊椅子上看書,孩子自己在旁邊玩耍,還把沙子往嘴裡塞。
有人過去提醒這位媽媽,可她很淡定,說:“沒事!等孩子嚐了沙子,覺得不好吃自然就不吃了。”
如果是我們看到孩子吃沙子,不得急死了,趕緊讓孩子吐出來或者罵一頓。
道理簡單,但真的忍住不插手太難了,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做到。
小包10歲的表哥有個壞習慣。穿髒的內衣、臭襪子總是到處亂塞,孩子他媽都已經抱怨好幾次了:
“這孩子太讓我操心了,都這麼大了,連自己的生活都管不好!”
我想起,這孩子6歲的時候似乎也是這樣,一回家,就把穿髒的鞋子襪子亂扔。有一次去他家玩,還從沙發裡摸出一條他的內褲...
他媽媽每次發現孩子這種行為,雖然都會狠狠地罵一頓,並催促孩子趕緊自己洗掉。
但是,一看到孩子拖拖沓沓,還洗不乾淨的樣子,她又忍不住拿起孩子的髒內衣、髒鞋子幫他洗起來。
就在一次又一次地不忍中,孩子失去了改過自新的機會。
忍不住插手的父母,
可能會害了孩子一生
魏永康從小就是公認的神童:
2歲時掌握1000多個漢字,4歲基本學完了初中階段的課程,小學只讀二年級和六年級就跳級,13歲讀大學,17歲考進中國科學院,碩博連讀。
結果,魏永康卻因為沒有了母親的照顧,便失去了“天才”的光環。
原來,從魏永康8歲上中學到17歲本科畢業,母親曾學梅就一直跟著他陪讀。
為了魏永康專心學習,其他任何事情,母親都會為他安排好。
母親幫穿衣服,幫他擠好牙膏,幫他洗臉,幫他端飯,幫他穿鞋子……
甚至為了讓兒子在吃飯時也能看看書,母親還親自端著碗喂他吃飯,而那時魏永康已經讀高中了。
獨自來到中科院,他就像一隻剛剛離開鳥巢的雛鳥,完全無法以正常人的方式進行生活和學習。
天氣熱不知道要少穿,天氣冷不知道要多穿,房間不懂得打掃,整個屋子都是臭襪子和髒衣服。
他經常呆在屋內學習,卻忘了考試和寫論文,因此他得過零分,畢業論文也沒寫,最後連碩士學位也沒拿到,就被學校勸退了。
“我當時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他的母親卻指著中科院的大樓,讓兒子跳樓,“這麼好的條件不爭氣,你去死!”
因為“忍不住不插手”,好好的一個孩子卻連正常人的生活也無法擁有。
當你包辦了孩子幾點鐘起床、早餐吃什麼、明天穿什麼衣服等等小事的時候,
這不是在幫孩子,而是在害他!
忍住,別插手!
孩子會長成讓你意外的模樣
還記得,叮噹看到過這樣一個感動無數人的真人真事。
日本小女孩阿花的媽媽,在她出生後,就得了重病。
阿花的媽媽很擔心:阿花一天天在長大,而我能在自己離世和阿花長大成人之前,給她留下什麼?
她想到了做飯,她告訴女兒:“只要身體健康,能夠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裡,做什麼,都能活下去。”
接著,阿花的媽媽就開始了自己的廚師教學計劃。
第一次看阿花用刀的樣子,阿花的媽媽說:“相當嚇人,可還是忍住沒出聲,也沒伸手。”
但她一直在旁叮囑:“阿花,不拿菜刀的那隻手,要像貓咪爪子那樣收起來哦,手指頭伸出來很危險的哦。”
阿花5歲的時候,媽媽還是走了,但她卻留給阿花最珍貴的“遺產”,教會她認真努力地過好每一天…
2018年,一個爸爸為了陪伴兒子成長、培養孩子獨立,他決定在暑假裡,讓11歲的兒子亮亮,帶著自己完成了環遊中國的旅程。
整個旅程中錢包是亮亮拿著,路線由亮亮規劃,吃飯、住宿的事情也全都由亮亮來決定。
一路上,亮亮不僅堅持利用晚上的時間寫作業,還自己整理行李、錄視屏日記、制定第二天的旅行計劃,他則負責為兒子洗衣服。
不少人質疑:“我就不信當爹的真的能忍住不幫忙?”
但這個爸爸確實都忍住了。
被交警攔下來、雨夜摔車受傷、在路上遭遇爆胎、掉鏈子、在大雨滂沱中前行....
遇到這些麻煩事,爸爸並沒有批評亮亮事先考慮不周,而是在讓兒子看到自己決策會有怎樣的後果時,陪著兒子一起承擔這樣的後果。
更讓爸爸感到欣慰的是,在這樣的經歷中,他發現亮亮不但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學會了感恩,學會用心去關心別人,照顧別人的感受。
最近,00後復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錢”上大學上了熱搜。
考上大學後,父親對曾健宇說:你18歲以後的錢都是向我借的,以後都要還的。
曾健宇也贊同父親的觀點,表示以後會將錢還給父母。
為了能跟父母少“借”點錢,曾健宇還常常在暑期做家教掙錢,用來解決上學的一部分花費。
就這樣,當別的孩子哭著求父母每月幫還信用卡、校園貸的時候,曾健宇已經對自己的開支也有清晰的規劃。
除了日常開銷,他還計劃每月存兩三百元做創業基金,打算大學期間做程式開發賺生活費。
正如托馬斯·戈登說: “在你帶著你的解決方案跳進來之前,首先給孩子一個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讓孩子學著自己去洗襪子,自己整理自己的衣服,自己規劃好自己的學習......
當希望孩子獨立,而不是事事由父母操心負時,我們就一定要學會忍,看著他做不好不去插手,看著他拖沓不去幫忙,看著他犯錯放手讓他去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