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入睡對孩子具有不小的益處,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什麼階段、什麼時候引導孩子自主入睡仍是家庭養育中需要選擇的。有很多家庭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做到讓孩子自主入睡,如何改善是重要的問題。
什麼是自主入睡自主入睡簡單地說,就是寶寶在不借助大人的幫助(抱著、吃奶、搖晃、拍拍),躺在床上完成從清醒到入睡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媽媽是可以陪伴在旁邊的。我把這種自主入睡稱為初級版的自主入睡。高階版的自主入睡是在沒有大人的陪伴下躺在床上獨自完成從清醒到入睡的過程。
月齡大了之後,有些初級版的自主入睡的寶寶一旦沒有人陪伴,就容易醒來。這些寶寶在學會爬了之後容易出現爬來爬去不睡,折騰媽媽的情況,而高階版的自主入睡的寶寶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寶寶是天生會自主入睡的。他們在媽媽子宮裡時是沒有任何協助下的自主入睡。很多寶寶在剛出生的1個月內也是可以自主入睡的,吃完奶,放在那裡,自己就睡著了。
那為什麼過了1個月,就不會自主入睡了呢?因為在第2個月時,視覺和聽覺都發育得更好一些了,新世界對他們來說就變成了巨大的刺激,寶寶就開始變得難以入睡了。這種情況,在寶寶適應了這個新世界之後,會有所改善。通常來說,在沒有嚴重生理問題(腸脹氣、黃昏鬧、胃食管反流等)的情況下,寶寶會在1.5~2個月時重拾自主入睡的技能。
自主入睡對寶寶的益處自主入睡過程大概分為三步:
●找合適的位置和姿勢。
●通過自我安撫讓自己平靜和放鬆下來。
●閉眼進入夢鄉。
寶寶被放在床上後會小玩一下,會翻滾的寶寶可能會翻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會爬的寶寶可能會爬到一個合適的位置,而不會翻身的寶寶可能會踢踢腿、扭一扭。接下來他們會進行一些讓自己慢慢平靜下來的行為,有的寶寶吃手,有的寶寶玩安撫巾,有的寶寶搖頭,還有的寶寶舔自己的嘴脣……慢慢地他們的身體就放鬆了,眼睛開始發直,最後慢慢閉上眼睛,進入夢鄉。
寶寶有睡眠週期。兩個睡眠週期之間,我們都會短暫醒來,然後又迅速睡過去。和成人一樣能自主入睡的寶寶,才可以自己連線兩個睡眠週期,從而拉長連續睡眠時間,提高睡眠品質。
在寶寶出生後的前2年,影響寶寶睡眠的生長髮育因素實在太多了:出牙、大運動、腸脹氣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寶寶在兩個睡眠週期之間醒來。只有寶寶學會了自主入睡,學會了熟練連線兩個睡眠週期,才能減輕或者不受這些因素的影響。
學會自主入睡的寶寶不僅改善了睡眠,對其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也大有益處。
1. 自我平靜和放鬆能力
寶寶在自主入睡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平靜和放鬆。只有平靜下來,身體和大腦放鬆了,才能順利入睡。
很多小時候奶睡的寶寶在1歲多斷奶之後開始拖延入睡,夜間入睡則越來越晚,睡前十分興奮。很多媽媽告訴我,即使晚上9點躺在床上,寶寶也要折騰到10點甚至11點、12點才入睡。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些寶寶沒有在小月齡時期學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平靜和放鬆下來,而是藉助成人奶睡或者抱睡。這些寶寶長大之後,開始對外界的事物感興趣,一旦脫離了大人的幫助,很難遮蔽掉那些新鮮事物帶來的刺激,就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平靜和放鬆下來。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一書中也提到,很多成人長期睡眠不好,是因為兒童時期養成的睡眠模式延續了下來。這也和自主入睡的關鍵環節——平靜和放鬆密切相關。很多成人失眠和睡眠品質不高的問題,都和睡前焦慮緊張,無法放鬆有關係。
比如,你睡前還在焦慮地想著沒有完成的工作,或者是白天和其他人發生的爭吵,非常有可能會輾轉難眠。這種情況下,即使入睡了,睡眠品質也不高,第二天依然感到疲勞。我記得自己工作壓力非常大時,夜裡感覺整個頭皮都是緊張的。正因為如此,所有緩解成人失眠和提高睡眠品質的建議中,都會有一條:睡前平靜和放鬆。
寶寶在自主入睡過程中學會的平靜與放鬆的能力,會為他在以後的生活裡獲得高品質的睡眠打好基礎,讓他終身受益。
2. 提升專注力
自我平靜與放鬆是通過自我安撫來完成的。前面提到過,每個寶寶都有屬於自己的自我安撫方式:吃手、玩安撫巾、搖頭、舔嘴脣等。這些自我安撫行為,能讓寶寶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自動遮蔽那些對他入睡造成干擾或者刺激的因素,慢慢進入一個放鬆的狀態。
我們成人入睡時,也是需要把注意力放在當下,遮蔽周圍環境的刺激,且心無雜念,才好入睡。而這些雜念往往來自白天的感官刺激,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
自主入睡的寶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通過自我安撫來遮蔽內在和外在的刺激,從而做到心無雜念,這其實也是專注力的表現。所以自我安撫能力和專注力是息息相關的。
3. 增強情緒控制能力
寶寶在學習自主入睡過程中獲得的自我安撫能力,不僅對他未來一生的睡眠品質有利,對他的情緒發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我安撫能力不僅對嬰兒,對我們成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想想我們在感覺傷心或者憤怒時,如果能自我安慰,便會很快從這些負面情緒中解脫出來。情緒是我們從外界獲得的刺激所致,自我安撫能力的強大之處在於,能讓我們處於當下,遮蔽大腦中那些因刺激而形成的想法和聲音,把我們從這種刺激中解脫出來。
很多寶寶會在傷心時抱著自己的安撫物。我家老二的自我安撫行為就是抱著她那個“兔子”安撫巾。她不僅僅在睡覺時要找“兔子”,當她生病不舒服、摔倒了疼痛、心情不好時,都會去找“兔子”。往往抱到“兔子”那一瞬間,她就能平靜下來。
有人會認為,寶寶那麼小,不是理所當然應該由大人來安撫嗎?當然,我這裡不是說完全不管寶寶,寶寶傷心時,媽媽還是要陪伴在旁邊。自我安撫能力強的寶寶會更快地將自己從負面情緒中解救出來。
寶寶終究有一天會長大,我們並不能左右他們未來的路,但是我們能儘可能學會適當地放手,給他們信任,讓他們獲得一些終身受益的能力,這才是育兒的根本。
書名:《嬰幼兒睡眠的祕密:4步養出甜睡寶貝》
出版:機械工業出版社
作者簡介:
王榮,中國最早的嬰幼兒睡眠諮詢師之一;美國Family Sleep Institute亞太區招生輔導總監;IACSC國際嬰幼兒睡眠師協會中國區首位會員;北京電視臺《媽媽育上娃》特邀嘉賓;創辦專注於分享睡眠知識的公眾號“可可媽王榮”。
《母子健康》雜誌簡介:
《母子健康》雜誌創刊於1992年,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日友好醫院主辦。透過嚴謹而感性的編輯團隊,專業並權威的專家顧問,以健康第一的理念,為中國女性提供專業的婦產、兒科等方面的指導及保健,提供全方位的育兒健康新知,關注身心協調發展,將醫學常識融入實際生活,與父母一起共創和諧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