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作為父母,寵溺孩子的心理可以理解,被寵愛的孩子也是幸福的。

適當地寵愛孩子是應該,但不能過度,要把握其中的分寸。

毫無原則的過度寵溺,對孩子有百害無一利。

如果孩子出現下面這五點行為之一,父母就要注意了。

01

做事情談條件、經常要挾父母

有些“保姆式”的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時會一邊哄一邊央求孩子,沒有了家長的威嚴。

比如:“待會給你玩遊戲,你把飯吃完好不好?”

“給你買飲料,你不要哭了好不好?”

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並且還會察言觀色。

之後孩子會繼續測試父母的底線和容忍度。

你不給我吃買手機,我就不寫作業了!”

“你不給我玩電腦,我就離家出走!”

其實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最終只會教出一個性格驕縱霸道的孩子。

02

說話不得體、說髒話

有的孩子在小的時候不經意間說出的髒話,還會引起家長們哈哈大笑,長大後會加強此種不良行為。

有的孩子還會通過說髒話,試圖引起父母對自己的關注。

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會導致孩子不尊重父母。

特別是隔代撫養,許多年輕家長因為工作繁忙而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

這麼做雖然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但是卻有「重養輕教」的嚴重弊端。

老一輩在養孩子方面經驗十足,但往往在教育方面過分寵溺孩子,致使孩子沒了教養,更別提尊重父母和其他人了。

03

自理能力差,不主動做家務

被寵壞的孩子,自理能力往往都很差。

望子成龍的父母不僅對孩子的飲食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而且在上學、找工作、談戀愛等方面都替孩子做好了決定。

可是這樣細心又辛苦的愛,卻往往出力不討好。

十多歲的孩子都不會收拾屋子、不會整理床鋪、不會自己洗衣服十分常見。

一位作家曾說:

我們給子女最好的遺產就是放手讓他自奔前程,完全依靠他自己的兩條腿走自己的路。

為人父母的終極使命就是:培養出將來能適應社會的孩子。

04

不懂感恩

有的孩子從小受到家長的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自我中心意識濃厚,不懂得對他人的恩惠心懷感激。

如果孩子從小就不珍惜別人對自己的付出,以為這是天經地義,這樣的孩子成績再優秀,將來在社會上也走不遠。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莫過於付出所有,卻養不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我們應該做的,不是一味地給與,而是讓孩子懂得父母的付出,並心存感激,而不是心安理得。

05

沒有規矩

有的爸爸媽媽都希望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給孩子最好的東西。

所以,一味地縱容,覺得“只要他喜歡就好”、“孩子高興才是最重要的”、“這些規矩長大了孩子自然就懂”……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從小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

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

愛孩子,是我們的本能。

給孩子立規矩,讓他成長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大人,是我們的責任。

父母不可能永遠陪在孩子身邊。

給孩子真正的愛不是無底線的愛,而是能教給他們如何生存。

好好愛孩子,但是別溺愛孩子!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不能出去玩呀,出去會死人的呀”:我們該給孩子怎樣的災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