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對比,往我家走兩個門的鄰居就是,我們一起生活十幾年了,典型的放養家庭,家有姐弟兩個,爸爸媽媽是做生意的,平時都很忙,每天需要過江上下班,一早出門,差不多到晚上7,8點才回來。

他們小的時候,學習上爸爸媽媽基本沒怎麼管,都是爺爺奶奶在帶,爺爺奶奶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孩子除了正常上學之外,就是一直在玩,成績就是不溫不火,算是正常水平。

但是現在2個孩子都混得不錯,可能因為家裡爸媽都是做生意的,耳濡目染,所以兩個孩子腦袋也非常活,雖然上了個不是大家眼裡特別好的大學,但是都能力不差,目前都留在了大城市工作,收入都很不錯。

再說說不停上培訓班的,這種就更多了,從我小時候就有,到我自己有了孩子這種現象更甚,我家吉吉在學校有個同學小虎,什麼鋼琴、籃球、思維、英語、書法、冰球,基本是貫穿週一到週末,日程安排的感覺比一個996還要滿,小眼鏡瓶底厚,看著都累。

其實小虎特別喜歡的是太空,所以和吉吉倆人特別能聊得來,小虎虎的爸爸也是做IT軟體的,平時喜歡打遊戲,帶著孩子玩星際探險,外星人等遊戲、角色扮演,可惜媽媽覺得這些都是瞎玩,沒有明顯的“意義”,很反對。

每週都雷打不動拽著孩子去上各種她認為有用的補習班,看著那個小孩可憐兮兮的小臉和瓶底一樣厚的眼鏡,我不知道這樣是否真的有用,但是孩子不開心確實真真實實的。

後來他們就搬家了,我也是聽別的家長說,那個孩子得了抑鬱症,說是壓力太大,目前休學在家。

我自己身邊的這2個對比,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2家孩子的走向完全和我們想象的不一樣,經常玩的孩子沒有不出息,天天上補習班的孩子未來還一片迷茫,這對於我之後對孩子的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我個人其實非常反對給孩子報一堆補習班,看起來孩子天天在學習,在進步,但其實很多都是無用功,家長自己麻痺自己而已。

我和孩子爸爸對於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社會基本技能+興趣為主導。

有的家長給孩子很多補習班,一是怕孩子將來比別人差,當然這種後面往往跟隨著家長自己的攀比心理,另外一個就是擔心以後孩子在社會沒有立足之地,說白了就是混不好,怕被欺負。

我其實也非常擔心我家吉吉以後被人欺負,沒有競爭力,但是我不會盲目地給她報很多補習班,而是會思考一下哪些是以後必須要學的技能,也就是社會基本技能,哪些是個人加分項,以後會讓他哪怕多一點競爭力,提升整體綜合素質。

先數一下我這5,6年一共給孩子報的興趣班:英語、思維、跆拳道(後來放棄了)、戲劇、美術。

英語:首先是第一個,社會基本技能。英語的重要性,應該不用我多說,不管是為了以後出國還是為了之後的工作,英語都是不可缺少的。

那種為了應試教育性質的補習班我是堅決不會選的,你能考得了好成績但是不會再生活應用,我覺得這完全違背了我讓孩子掌握英語技能的初衷。

當時選了離我家比較遠的迪士尼英語,一週2次課,課堂是那種有互動遊戲+老師激勵的方式教學,孩子還是挺喜歡上的,後來換了一個老師,更多的是“教”,互動性差了不少,孩子就不愛去了,我和吉吉溝通之後,就果斷的放棄了這家。

後來因為疫情的原因,去不了線下了,就選擇了自己在家教,選擇了一款有互動,又有很多教學資源的工具,沒想到還有意外驚喜,後面我會說。

思維課:社會基本技能+興趣。可能受吉吉爸爸的影響,思維邏輯方面吉吉從小就很感興趣,各種數學,推理、迷宮、機械更是愛不釋手,之所以選擇思維課其實主要是吉吉興趣方向的考慮,在他感興趣的基礎上,還能掌握一些軟技能,而且配合家裡的機械、STEM積木、玩具把課程學的用在遊戲玩耍和生活中。

跆拳道:搞好身體是一切的本錢,選跆拳道也是想讓孩子強身健體,另外增加個人安全防護,而且搞好體育對整個人的自信提升、精神面貌的改進也是非常積極的,而且吉吉又是那種精力充沛的孩子,可惜孩子不喜歡,沒辦法,這個畢竟是孩子的興趣,也不能強迫,上了一年後我們也就放棄了。

但是運動還是必須的,改成和我每天晨跑,畢竟最初也是想讓鍛鍊身體為主,從開始的繞著公園跑2圈,現在基本都可以穩定在5圈了。

戲劇:興趣考慮,他從小就是一個“話嘮”,愛說,愛講故事,我和爸爸就商量不如去學下戲劇吧,支援他的興趣,還能發揮他的愛說的特長,況且有好的表達力、感染力日後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是錦上添花的。

就這樣我們上了2個學期的戲劇課,開始是跟著老師發聲、表演,最後是小組的孩子合作做個劇本表演,孩子玩的很開心,整個人的意志力、表達的連貫性、與人合作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美術:這也是興趣考慮,其實也有我的私心在裡面,我因為工作關係和很多插畫師合作,看到好的、美的插畫、繪本真的是太喜歡了,雖然沒有指望孩子能畫出什麼大作品來,至少知道什麼是美的,讓人舒服的,所以就在家樓下報的畫畫班。

一方面放學後有點事幹,另一方面離家也近,不需要專門地跑來跑去的。美學家蔣勳也說過:一個人審美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他的競爭力水平。因為審美不僅代表著整體思維,也代表著細節思維。

以上就是全部了,上完這麼多課下來,我的一大感想就是:

家長要有自己的判斷,腦子要清楚,在滿足社會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再結合孩子的興趣點和整個家庭的時間安排其他課程。

其次,在此基礎上,報了班之後家長應該如何配合孩子一起學習,我是非常看重的。我和我的先生都認為,孩子的學習家長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小孩子是沒有一些好與壞的認知的,需要家長來引導。

親子互動很重要。

這裡所謂的親子互動,完全不是孩子上完課,家長來檢查成績,或者嚴厲指責分數沒有考好這一類,而是儘量地融入到孩子的課程中去,甚至如果有時間能和孩子一起學習。

因為孩子比較小,可能沒有辦法全神貫注地上完一節課,比如我們後來選擇的線上英語課,一是疫情考慮,另外也是有這方面的顧慮。

現在的一些線上課其實做得都非常完善了,為了滿足學習需求和互動需求,我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hachi哈奇光屏,像父子倆目前玩的這個拼讀,爸爸總是能利用螢幕互動變化出各種好玩的玩法,吉吉不僅英語有進度,和爸爸的感情還更好了,這項活動意外的成了家裡的晚飯後的固定欄目。

2. 保護孩子的視力

這個一定要單獨拿出來說,因為實在是見得太多小孩子戴著瓶底一樣厚的眼鏡了。

除了正常的上學之外,孩子上一些補習班其實用眼強度很大,家長不好好注意,對孩子影響還是蠻嚴重的。

吉吉爸就是個高度近視,兩隻眼睛差不多都有1000度,用他給自己貼金的話來說這是他從小就愛讀書的證據。不過話雖然這麼說,摘了眼鏡有多不方便他是再清楚不過了,畢竟常年戴眼鏡可不是什麼好的感受,打球游泳等運動更是難受。

是要控制孩子使用電腦,看手機的時間,合理選擇護眼工具。

現在有很多課程都是在用電腦,或者平板,甚至有的家長給孩子上課都在用手機。我個人其實很不建議用手機給孩子上課,一是螢幕太小,太費眼睛,二是手機其實是一個娛樂工具,沒有很好的學習氛圍,孩子沒準腦子裡就在想遊戲的事情。

所以我首先是傾向於線下課,其次,有一些原因必須要選擇線上的,給孩子的使用工具我的傾向是:投影>平板>手機。

搭配合理的戶外活動

除了在線上課之外,適當的戶外運動必不可少,比如我根據吉吉的興趣給她選擇的戲劇,或者每週末的定期戶外運動,都是希望吉吉可以勞逸結合,不要只是悶在室內。

對於教育方式各個家長有千萬種方式,經常上補習班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一直在玩的孩子長大以後也不一定就一事無成,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都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

焦慮固然有,但是媽媽們一定要雙向考慮一下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和孩子的興趣,哪些課有必要,哪些課沒有必要,哪種教育方式最適合你的孩子,作為一名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的家長們,理性看待,自己不慌,有規劃,有條理,在必學的一些硬性基礎上適當的給孩子一些興趣加持,沒準會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3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因為妻子哺乳期肥胖,他背叛了婚姻,沒想到一年後再見,悔不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