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教育家馬卡連柯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中國老齡科研中心曾公佈一組資料,在城市裡,中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
溺愛,是中國家庭的常見問題,中國的父母總是有很多不捨得,不忍心。殊不知,就“溺愛”這兩個字,足以養廢一個孩子。
溺愛,養不出獨立自主的孩子很多看似很愛孩子的父母,其實恰恰最不懂愛。
因為他們將孩子當作了一個“物”,而不是人。
有一位名叫晨宇(化名)的22歲男孩,從小性格孤僻,不願與人交流,家裡人為了鍛鍊他,在他18歲的時候送他出國留學。
可誰都沒有想到,晨宇在出國留學的兩年時間,敗光200萬元卻連預科都沒畢業。回國後到大專院校求學,不到兩個月就棄學回家;慢慢的,晨宇已經不會與人交流,每天與遊戲為伴,僅剩下的交流就是向家人要錢……
據了解,晨宇的父母因三觀不合離異後,晨宇被接到了奶奶家,奶奶心疼晨宇,決定把最好的都留給孫子,今後絕不讓孫子再受半點委屈。奶奶對晨宇照顧得無微不至,有求必應,吃飯都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口喂。
此外,晨宇的父母也覺得虧欠他,所以無論晨宇有什麼想要的,全家人咬緊牙關,滿足晨宇的需要。
無論是奶奶還是晨宇的父母,他們愛的表現其實更多是為了讓自己心裡不那麼愧疚,從而一味地彌補孩子,最終把晨宇養成了“吃飯得喂”的巨嬰。
孩子也是人,他們渴望有獨立的成長空間,父母如果真的愛孩子,就一定要學會放手。
正如卡耐基所說:“為了成功的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剷除埋伏於各處的障礙。要家庭教養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的獨立人格。”
因為每個人只有為自己而活的時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溺愛,養不出抗挫力強的孩子“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聽起來何其無知又驚悚的話!但這卻出自一名成績優秀的初三學生。
山東淄博某中學曾發生過一起真實的凶殺案件。初三某班級經常考第二名的秦同學,因為不甘心每每屈居第二,狂捅第一名馬同學13刀,刀刀致命,馬同學慘死自家樓下。
被殘忍殺害的馬同學品學兼優,屢次獲獎,考試成績多次在班裡排名第一,而這卻成了致使他被殺的理由。
施暴者與受害人之間有深仇大恨嗎?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早在凶案發生前,一切就已經有了前兆。秦同學曾於5月底,惡狠狠地警告馬同學:“會考你必須考4個B。你如果考得比我好,我一定殺了你。”
造成這種悲劇通常有兩種原因,一是父母唯成績論的高期望;二是父母的過度鼓勵和溺愛。
心理學上,每個孩子最初的“自我意象”都來源於父母這個客體。所以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評價是其最主要的認知來源。
如果父母經常給孩子灌輸“你是最棒的”、“你簡直是天才”這種不斷加深自我意象形成的的觀念,孩子會逐漸形成“我是最優秀”、“我不會被超越”的偏執認知,並且這種認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加深。
慢慢地,孩子就變成了一個輸不起的人。這樣即便父母再想讓孩子有抗挫能力,給孩子製造苦難進行挫折教育都已經無濟於事了。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每個人的自然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很多挫折,為人父母要尊重一個幼小的孩子受挫折的權利。
所謂挫折教育,就是願意給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他們會自動培養出高挫折商。父母愛孩子也不是為他抵擋一切,而是站在他的身後,做他最堅實的後盾。
溺愛,養不出懂規則的孩子父母的過分寵溺,將會成為孩子目中無人,自私自大的根本原因。
前段時間,孫楊被罰禁賽八年的事兒引發全網轟動。我們為他被“規則絆倒”而扼腕嘆息,同時也不禁反思,沉重代價背後的原因。
客觀地說,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孫楊媽媽——楊明難辭其咎,這個沉重的教訓,值得為人父母者警醒。
在聽證會中,法官多次問相同的問題,但孫楊媽媽都在答非所問;孫楊不滿意臨時救急的翻譯,而隨意更換,擾亂法庭秩序……一系列操作,可以看出孫楊和他媽媽對於規則,缺乏基本的尊重。
而違反規則的事情,在孫楊和他媽媽的身上,並非第一次。
游泳隊拒絕楊明和孫楊一起住,孫楊以退賽作為威脅;當楊明認為贊助商沒有贊助孫楊個人,就大鬧會場,讓孫楊用國旗遮擋了贊助商的logo;當孫楊出現負面新聞時,楊明並不是勸誡孫楊遵守規則,而是動用各種關係刪稿。 因為孩子的比賽成績優秀,而不斷地通過“鬧”的方式獲取特權,確實能得到一時的個人利益最大化。可是,一再越矩,則破壞了孩子心中的規則意識。
每一個熊孩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護短的家長。孩子做錯了,大人卻努力找理由開脫,讓愛凌駕於規則之上,長此以往,會形成溺愛,貽害無窮。 白巖鬆曾說:對孩子,如果家長不管,遲早會有他人和社會來管,那將是孩子人生成長路上的坎坷和災難。
父母的溺愛,會給孩子愈發肆無忌憚的信心,而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可能會失去對規則甚至是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即便他再成功,卻免不了幼稚、自私和傲慢。
溺愛,養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莎士比亞曾說:“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噬痛人心。”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莫過於付出所有,卻養不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老嚴夫妻的家庭狀況就很典型。他們賣了一輩子包子,攢下的積蓄給兒子全款買了房。
過戶之後,夫妻倆高高興興地拿著行李,準備搬進去一起住。
結果敲門之後,迎來的卻是親家母對老嚴夫妻說的那句“哪天請你們來做客”,兒媳看見他倆站在門外,也翻了個白眼轉身就回屋了。
當兒子走出來,老嚴夫妻還心懷期待地看著他。
可萬萬沒想到,兒子竟然對他們說:“你們先回去吧,有空我再去看你們。”
老嚴夫妻看著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兒子,只能委屈地應了句好,失望地走了。
為了自己的孩子,將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的錢,給兒子買了房。窮盡一生,付出一切,結果換來的,卻是兒子的窩囊、不知感恩。
然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如果一個孩子長期被父母的溺愛所包圍,自然不會將心比心,而更習慣自私自利,最終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溺愛兩個字,聽起來只像是對孩子過度的愛。
但是其實,溺愛不是過度的愛,而是一種“錯愛”,一種“自私的愛”。
慣子如殺子,父母打著“愛”的名義,把孩子養成了無法獨立的“巨嬰”,實際是父母的嚴重失職。
真愛是不存在過度的,而是看到孩子的真實需求,發現孩子的真實需要,並幫孩子實現他的需要,這便是真愛。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終有一天,都要獨自面對這個社會。
而為人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培養他獨立的人格,給他獨自面對社會的勇氣和力量,無憂無懼,體驗屬於他自己的一生。
希望所有家長都能識別溺愛的誤區,給孩子他真正需要的付出,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