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老說要和孩子達成平等的關係,但是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正確的「平等」關係呢?
以下兩種情況能達到「平等」
把孩子當作成年人對待換位思考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
如果把孩子當成了成年人,一方面能做到尊重他們,還能讓孩子更成熟一些。可是我們有沒有考慮過,這時孩子出現的換位思考,是他站在了成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試想一下,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要比一個十來歲的孩子還要成熟,有些家長可能覺得"這是我家孩子成熟的表現",但是您有沒有想過在他該有童心童趣的年齡段,他卻有與他這個年齡段不匹配的所謂的"成熟"。孩子小當然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因為從他們生下來一直到十八歲以前他們都是一張白紙,能畫成什麼樣的一幅畫全看他們的父母和遇到的老師。但是過度的成熟會讓孩子失去對同年齡段孩子的興趣,就會造成「覺得同年齡段的孩子幼稚,但是大年齡段的孩子還不愛帶著自己玩」的結果。在他們社會交往能力得到鍛鍊的最重要的階段裡並沒有什麼朋友能交往。雖然能做到看似的「平等」,但是此時的孩子是被動的,我們成年人站主導位置,因為是讓孩子變得成熟,讓他們站在我們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和事,違背了孩子自然生長的規律。
接下來我們看第二種情況:
這次不讓孩子去為我們換位思考,我們去為他們換位思考。為什麼有些家長容易和孩子發脾氣,那是因為我們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當下遇到的問題。之前給孩子上課,他給我展示一個他特別喜歡的摺紙,結果被旁邊的小朋友一把搶過來撕碎了。在我們眼中這不過就是個摺紙,沒了大不了再折一個,可是我們並不清楚這個摺紙是這位小朋友最喜歡的人送給他的,這就是孩子為什麼叫「孩子」,因為他們不像我們,經歷了社會的打磨,什麼"大場面"都見過,在他們眼中身邊的一切都是珍貴的,所以這時候我們如果站在這位小朋友的角度去想這個事情的話,應該就不會出現大多數家長常說的一句話"這有什麼的呀,再給你弄個新的不就行了?"。
我經常會和家長朋友說一句話:"他才五六歲,他不像我們,您都三四十歲的人了,跟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斤斤計較一般見識,未免太孩子氣了吧。"
有些時候的平等不是把孩子拔高拔成和我們一樣,這本就是不公平的,不如我們彎下腰來,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問題,興許就能理解他們為啥會這樣"煩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