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羅伯特·羅素的《兔子坡》,曾獲得美國紐伯瑞文學金獎。在本書中,作者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完整、鮮活、趣味盎然的故事。
透過新居民到來這件事,作者向讀者們闡述了人與動物和諧共處、互助共生這一主題。人和動物由衝突到和諧,由對立到合作,一個個鮮明生動的形象躍然紙上,其中最令我驚歎的是兔爸爸對兒子小喬其的愛和教育,通過了解兔爸爸和兒子的相處,是不是可以給我們的親子教育帶來一些啟迪。
愛孩子
兔爸爸無疑很愛他的兒子,喬其即將獨自遠行,兔爸爸反覆叮嚀:遇到年老體衰的獵狗要怎麼辦,遇到年輕健壯的獵狗要怎麼辦,遇到斑點牧羊犬要怎麼辦。當喬其被汽車撞傷,失去訊息時,兔爸爸整個人被悲傷擊垮了,他終日窩在家裡,精神萎靡不振,就像絕大多數父親一樣,對兒子一片真情厚愛。愛孩子,每個父母都知道,但每個父母都會愛自己的孩子嗎?該怎麼愛孩子,不妨從兔爸爸的身上找找答案。
1、嚴格教育的愛
兔爸爸是個很負責的父親,在喬其很小很小的時候,兔爸爸就訓練他敏銳警惕的習慣,所以喬其絕對不會受到貓的偷襲。兔爸爸訓練喬其長跑,訓練喬其遇到敵人該如何應對,所以喬其才能跳過幾乎沒有小動物能跳過的死亡谷,逃脫了獵狗的追捕,最終出色完成了任務。
兔爸爸有句話說的很對,“關鍵還是父母管教訓練孩子的問題。”“有些孩子實在有失管教被慣得不成樣子,父母嬌慣的結果往往就是害了孩子。”精闢的語言擊中了問題的實質,有的父母疼愛孩子,不捨得孩子吃學習文化的苦,捨不得孩子吃學習才藝的苦,對孩子沒寫的作業,沒背的書,沒練熟的曲目熟視無睹,導致孩子既沒有亮眼的學歷,又沒有一技之長,長大後在社會上四處碰壁。如果父母是富豪是大官,還可以在父母的羽翼下找到一個舒適的窩。如果父母是普通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疼愛的孩子做著做著苦累的活兒,拿著微薄的工資,漸漸淪落到社會的底層。
所以做父母的應該給予孩子嚴格的教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果不能為孩子遮一輩子的風擋一輩子的雨,就讓他練就搏擊風雨的本領吧。
2、敢於放手的愛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終有一天他會離開父母的庇護,到更廣闊的天地去生活去奮鬥。
曾經有這樣一則訊息,女兒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學,媽媽就因為氣憤女兒沒有聽從自己的安排報考本地大學而自盡,多麼可笑。這位母親顯然認為自己是愛女兒的,辛辛苦苦培養出了一個優秀的孩子,讓她具備了獨自生存的本領,但她用親情的繩索綁住了孩子的手腳,這就不是真正的愛。
正如世上很多父母,他們總以“為你好”束縛住孩子的自由,如填報自願的自由,選擇伴侶的自由。為什麼?因為父母的內心是深愛子女的,他們深怕孩子受傷吃苦,同時對孩子的能力不信任,生怕孩子走彎路,所以凡事插上一腳,為孩子作決定。久而久之,有的孩子掙脫了父母的束縛,但內心經受著道德的愧疚,有的孩子無力掙脫,就成了依靠父母的“巨嬰”。與其指責“媽寶男”“媽寶女”,不如指責他們的父母,就是因為父母手中那根牢牢的線,孩子才會飛不高,飛不遠,孩子不是風箏,線斷風箏落,孩子是鳥兒,長大了就讓他們自由的飛翔吧。
3、互為知己的愛
父母既要成為孩子的良師,還要做孩子的益友。
對於兔爸爸而言,“小喬其不僅是個令他驕傲的乖兒子,是個勤奮好學的好學生,還是個趣味相投的知己夥伴,無數次,他們一起長途奔襲,機智勇敢地躲避老獵狗的追蹤,將他們鬥得一敗塗地。”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怎麼做一個嚴格負責的父母,但不知道怎麼成為能與孩子們親密交流的朋友。
首先是陪伴,不要說自己忙,再忙能忙得過曾經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嗎?奧巴馬曾說過,他最驕傲的一件事是:即使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戰中,也從未缺席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其次是高質量的陪伴,陪伴孩子看動畫片,做遊戲,與孩子一起探尋未知的事物,不是各做各的,更不是居高臨下的指點。陪伴孩子一起做喜歡的是,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與孩子們有話可聊。知道孩子的歡喜和痛苦,才能給予正確的提點,孩子也會樂於接受家長的提點。
愛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讀一讀《兔子坡》,像兔爸爸一樣愛孩子,你一定會擁有一個如小喬其般聰慧、勇敢、能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