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吃罷早飯下樓,見到鄰居正要啟動車輛,拉著孩子出去。春節剛過,鄰居相見免不了寒暄幾句,在寒暄之後鄰居說,拉孩子再去買點鞭炮,孩子沒玩過癮,還要再玩玩。
據這位鄰居講,今年他光買鞭炮就花掉兩千多塊錢。給他開玩笑說,那你支援鞭炮生意了,賣鞭炮的就希望你這樣的。哪知他說,沒辦法,不讓玩就哭,就得去買。這孩子剛過小年就開始玩鞭炮,到現在沒停,天天都要到樓下玩一會。又逗這位鄰居說,小區的人都要感謝你家,是你家給小區帶來了年味,讓小區有生機、有鞭炮聲。
聊著聊著,鄰居開車駛出小區,又去購買鞭炮去了。隨著他的遠去,陷入了思考:一是這家長對孩子很有耐心,不厭其煩地去給孩子買鞭炮,是位好家長。二是這孩子很有個性,玩起來很專一,也很大膽。三是家裡全圍著孩子轉,孩子要什麼就去買什麼。
對這個孩子還是很熟悉的,是看著他長大的,從小就在小區院裡,天天都能見著,一小就比較調皮,也很有個性,可孩子的媽媽從來不慣他,訓過還動手打過。孩子如今上小學四年了。除學習之外,確實很活潑,比如善於在小區裡騎腳踏車,善於打槍,善於躺地下等。
但他什麼時候開始喜歡鞭炮還真不知道,這才知道他多了個愛好。對於男孩子嗎,活潑一點是好事,不能像小綿羊似的,這是應該鼓勵和肯定的,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發育成長的好時機,也是彰顯個性的時候。對於家長來說,此時最需要做的就是正確的引導工作,不能讓孩子跑偏、走極端。必要的生活關愛關照是要做好的,但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行為的引導教育,此時的教育不能全依賴於學校,家庭這堂課不可或缺,而且非常重要。
一定程度上,這對家長是考驗,所說的教育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要付諸實實在在的行動,要入腦入心要管用,要制止不良行為,要糾偏正向,不然就沒有效果。就像助長孩子玩鞭炮這件事,其實就該叫停了,凡事要適可而止,玩鞭炮帶有風險性,存在很大安全隱患,有很大的侷限性,不能玩起來沒完沒了,對於這樣的需求必須叫停。孩子哭也不行,不能因為哭就滿足需求。
要透過這件事,讓孩子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強化這方面的意識,不能我行我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達不到目的滿足不了自我就哭,不能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這些都是要引導啟發的,確保其始終在正確的道路上成長,一順百順。否則將來想順也難了,就不在父母的控制下了,這樣的例子還少嗎,那時後悔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