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學說話是每個寶寶開啟語言能力的第一關卡,從牙牙學語到能夠流利和家長對話,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這期間不僅需要家長的悉心引導,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幫助寶寶來學習掌握這項技能。

對於一些家長來說,他們覺得沒有必要特地進行語言訓練,認為說話這件事得“順其自然”:

孩子說話早晚,是否能說會道和孩子身體有著直接關係。

或許你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可我身邊就有這麼一位寶媽,她信奉孩子舌頭尖就能說會道,著實讓人驚歎不已。

舌頭尖的能說會道,舌頭圓的笨嘴笨舌?迷糊寶媽“害娃不淺”

我說的這位寶媽是老家的一位鄰居,自小生活在農村,是大家眼中名副其實的農村婦女,帶娃上面她也是毫無經驗之談,常常都是以家裡長輩的意見為主。

她家孩子3歲多說話一直也不利索,不僅發音不清晰,連最起碼的意思都表達不清,用她的話說就是“嘴笨”。

可在她的眼中,孩子的“笨嘴拙舌”似乎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她堅持認為,男孩子說話都比較晚,也許過個一年半載的就好了。

她甚至還有一套自己的“完備理論”:

家裡的長輩說孩子舌頭尖,以後肯定能說會會道,或許現在還沒到時候。

聽到這話我就有些詫異,這孩子語言能力還和舌頭的形狀有關係?

後來,我打聽了一下村裡的老人,幾乎所有的老人都認為舌頭尖的孩子能說會道,舌頭圓的則是笨嘴笨舌,孩子說話能力完全是依照舌頭形狀來定奪。

舌頭尖的能說會道,舌頭圓的笨嘴笨舌?寶媽別被老觀點給騙了

舌頭尖的就能說會道,舌頭圓的人就笨嘴笨舌。

按照老一輩人的說法,那些知名的主持人、說脫口秀、當律師的人,他們擁有超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不是舌頭個個都尖尖的?

顯然,這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寶寶說話早晚,日後是否能說會道和舌頭的形狀並沒有關係。孩子3歲還不能和父母流暢溝通,只能說明他們錯過了“語言訓練”的最佳時期,從而導致他們的語言能力滯後。

想要孩子能說會道,家長千萬不要錯過學說話的黃金期

●有的孩子學說話的時候,不僅口齒清晰還特別能說會道,常常一句俏皮話就能把大人哄得開懷大笑。

●可有的寶寶似乎在學說話上就不那麼順利,發音不清晰、吐字不清,很難完整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事實上,2-3歲是孩子語言能力突發猛進的一年。

是否能讓孩子早日開口說話,日後能否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都離不開家長的早期干預,這將直接影響孩子日後的溝通交流能力。那些所謂的“貴人語遲、舌頭間能說會道”,只不過是家長安慰自己的一種說辭。

說實話,誰家不願意擁有一個語言能力突出的孩子,這不僅是孩子獨有的優勢,更能成為家長炫耀的資本。

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做的不僅要把握住寶寶學說話的黃金期,還要掌握和寶寶說話的技巧,否則錯誤的語言訓練誤區,反而不利於寶寶的學習。

這幾種常見的語言訓練誤區,媽媽在養娃的時候請務必繞過

【誤區一】:總是一直說個不停

孩子學說話這件事上,想必很多家長都是遵循“多說”:

認為只要一直說個不停,就可以加深寶寶的印象,從而讓他們掌握更多的詞彙,為日後的語言能力奠定基礎。

其實,一直和寶寶不停地說話,會讓寶寶產生“語言疲勞”,搞得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學習什麼,過多的詞彙、語言讓孩子缺失了最重要的學習資訊。

【正確的訓練技巧】:抓住學習語言的關鍵點

寶寶學習說話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情,從一開始的咿咿呀呀,到能夠清楚喊出爸爸媽媽,再到疊字、簡單的語句,每個階段說話都具有一定的特點

所以,爸爸媽媽和寶寶說話的時候,要根據月齡語言發展特點針對性地表述,簡單明瞭。

可以在重點的詞語上面多加強調,或提高音調、或陰陽頓挫、或放慢速度,這些都可以讓孩子更好地掌握學習重點

【誤區二】:一句話反反覆覆地說

教孩子說話的媽媽會發現一個問題:

當我們反覆和孩子說同一句話或者同一個片語的時候,或許前幾次還能夠跟著一起學習發音,五六次以後孩子就完全失去了興趣,甚至對你說的話當作“耳旁風”,自顧自地開始玩耍起來。

這說明孩子抗拒這樣的學習模式,縱使他們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但對於媽媽反反覆覆說同一句話,也是極其厭煩,從而喪失了學習興趣。

【正確的訓練技巧】:簡單重複三、四次就可以

在語言訓練方面,我們最怕的就是孩子不願意學習,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個片語、一句話重複三、四次就可以了。

這期間我們要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態,如果他們仍然有學習的慾望,我們可以適當互動學習一下,可如果孩子已經表現出不想學的狀態,我們就要換一種方式或者先停下來,待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候再進行教學。

【誤區三】:學習寶寶說話語氣

孩子們開始學說話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說疊字,我們也稱這樣的語言為“寶寶語”,比如:吃飯飯、洗澡澡、穿鞋鞋等等。

很多家長覺得寶寶這樣說話很有意思,也會採用這樣的方式和寶寶交流,久而久之寶寶就將這種說話方式形成一種習慣,這反倒不利於日後的語言能力發展。

【正確的訓練技巧】:和孩子交流用正常的“媽媽語”

吃飯就是吃飯,穿鞋就是穿鞋。

如果孩子還不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們可以緩慢地發音,同時配上誇張的表情和動作。

就拿吃飯這個詞來說,我們可以張大嘴巴,同時發出chi fan的音調,讓寶寶知道吃飯和張開嘴巴是連鎖關係,從而讓他們更好學習掌握詞語含義。

【誤區四】:著重強調寶寶的發音

對於語言能力還不發達的寶寶來說,發音不標準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就像有的孩子常常把“姥姥”叫做“鬧鬧”,為了避免孩子發音不準確,家長就會著重強調寶寶的發音,以此希望孩子可以吐字更加清楚。

其實,我們不必過於著急去糾正,孩子語言能力的掌握需要一個過程,剛開始或許發音並不標準,但是後期隨著語言能力的提升,都會慢慢地改正過來。

【正確的訓練技巧】:要多學會鼓勵寶寶

學說話期間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敢於表達,即便孩子說得並不規範,我們也已經及時給予迴應和鼓勵,讓他們不懼怕說話,更加勇敢地去和父母交流。

學說話是一項技能,訓練說話更是一種技巧,切莫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讓孩子錯失最佳的學習時間。

1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差1秒,孩子就沒命了!過年帶孩子外出,千萬別這樣牽孩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