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缺乏自信心?為什麼獨立能力差?可能你經常都在做傷害孩子的事情而不自知,是你葬送了孩子的自信和獨立。
因為我是做閱讀教育的,所以經常會和身邊認識的人聊聊家裡孩子的學習情況,我發現一個特點,絕大多數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學習抱有很大期望,當孩子成績上不去時,常常抱怨孩子就不是學習的料,從不反思自己做錯了什麼。其實孩子的成績上不去,根本上是兩點:第一,從崇養到責養,甚至到打罵,錯過了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再想樹立習慣時,發現異常艱難;第二,家長的主觀意識太強,孩子從小感興趣的,你感覺沒用,半推半就不支援,孩子不喜歡的,你強塞給他一堆,導致半途而廢,缺乏自信的資本,乾脆就認為自己不行。
我和曾一個以前的同事,聊過孩子的情況,他也為孩子的學習而煩惱。因為是第一胎,從小就很嬌養,什麼都替孩子做,吃什麼要什麼玩具,幾乎有求必應。後來有二胎了,就顧不了他那麼多了,但這孩子獨立性太差了,再急的事給他說話,愛理不理,做個什麼事,能喊半小時也沒行動,如吃飯、學習。說教不行,開始吵,吵一段不行,有時打罵,但好像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樣,打罵也收效甚微。給孩子報的輔導班有鋼琴、舞蹈、畫畫,但孩子好像不願意學鋼琴和舞蹈,畫畫還可以,想報體能課,也沒給她報,孩子沒有選擇權。小孩現在一年級了,幹什麼事總缺乏信心,自認為學習好就不是自己能做到的。
不知道真正給予孩子什麼,只管給予,分不清愛和溺愛,早晚葬送孩子的未來。
我同事的這種情況,算是普遍又典型,我給她分析了他孩子的情況,並給出了建議。其實孩子的獨立習慣是從剛會走就要引導的,孩子剛會走,認知能力差,你引導他去完成一件簡單的事情,他完全就是當成遊戲,完成後給他誇獎,有幾次下來,你會發現孩子非常配合,又非常開心,如你給他穿鞋,你讓他把鞋拿到你手裡,不知道在哪可以引導等等,久而久之,自然形成習慣,你去幫他做,他反而不願意,非要自己完成。
我家老二不到兩歲時,已經自己主動洗臉(拉個凳子站上)、穿襪子、穿鞋(雖然常常穿反)、穿內褲、穿褲子(不好穿的褲子需要協助)、吃飯、刷牙、夜裡自己起來尿尿等,我的手機、鑰匙等找不到,她會主動幫我找,我和她媽媽若生病不好受了,她會拍拍你、用嘴給你吹吹,吃東西都是先等姐姐選。我有時想去幫她,她總是不讓。她總愛讓我給她講故事,我若不想講,她會把以前給她講的故事給我講。她看到什麼東西想買時,我若感覺不必要,會給她溝通,雖然會僵持一會,但不會太久她就不買了,我通常講完不買的理由後會用講故事給她交換。我已經教她姐姐100餘首詩了,沒教過她詩,但她跟著姐姐也學三四十首了。但我確認她的獨立是習慣,也是從獨立中找到了樂趣。
我同事的孩子就是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在家長的高壓下,失去學習興趣是必然的。失去獨立習慣,沒有資本展現自己,自然失去信心。我給他的建議,從新拾起孩子的興趣,重新樹立孩子的信心。首先做的是孩子在家時放掉手機,和孩子互動,把孩子的學習內容分解,做成互動遊戲,一年級學的都簡單,任務量不大,很容易做到。孩子在學習,不需要你時,你要看書、寫東西都行,和他同進同退;第二,和他一起閱讀圖書,可以從繪本開始,充實孩子的自信資本。當然這裡面可以有獎勵。總結下來就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培養愛好(閱讀)、同進同退。如此堅持,不下一年,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性格必有很大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