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讀家庭教育的文章,讀完之後有些感悟。在《被忽視的孩子》這本書中,講到被父母情感上忽視的孩子,長大後有這些不良症狀:空虛感,反依賴,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對自己毫無同情,負罪感和羞恥感,容易自責,自我約束能力差,述情障礙。這些在情感上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將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的人,無法正常的表達情感,無法與他人共鳴,他們看自己處處是問題,不會愛自己。
而這些不良症狀不僅是生活的桎梏,也是事業的枷鎖,不管自己做的多好,還是不斷的否定自己,他們很難體會到事業的成就感和生活的樂趣。
孩子和成人的世界不同,孩子因為經歷和身體發育的限制,他們不可能做到和成人一樣的視野邊際,以及情緒掌控能力。
再說孩子的世界與成人的世界。孩子的世界很小,只有家和學校,他們能接觸的只有同學老師和父母,所有生活重心都圍繞著兩點一線,孩子沒有那麼多大事,對他們來說最大的事也許就是一支筆。而成人因為經歷和閱歷比孩子都很多,他們的世界很廣闊,很豐富。這要我們更要關注孩子的生活,學習和情感。
還有,家長要重視孩子能夠自由表達情感。給大家舉個例子。
美國電影《我叫第一名》中,男主角克萊爾6歲就有怪病,會不受控制地發出怪叫,醫生認為孩子有多動症,學校的老師和學生認為克萊爾想要獲得關注。就連他的父親,都無法接受這樣的兒子,父親訓斥克萊爾,甚至選擇離婚。而母親剛好與之相反,母親對醫生的診斷越發質疑,她決定用自己的方式尋找原因,她帶著克萊爾去圖書館查閱醫學相關書籍,可是克萊爾不願意走進圖書館,他怕大家的嘲笑。母親讓兒子坐在圖書館大門前的長凳上等著自己,她知道兒子的敏感自卑,與其讓兒子堅強,不如遵從孩子的決定。母親透過查詢,知道兒子患的是妥瑞氏綜合徵,這種病無藥可醫,母親並沒氣餒,她帶著兒子參加互助會,互助會里的孩子都有妥瑞氏症。讓她失望的是,這裡的父母只想把孩子保護起來,卻不想著怎麼讓孩子融入社會。母親帶著克萊爾離去,自卑的克萊爾卻語出驚人的說:“我不會對妥瑞症妥協,我永遠不會放棄。”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主人公最後如願以償成為一名教師,深受學生的愛戴,並且娶妻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父母必讀》中說道:負面情緒不是洪水猛獸,它是孩子情緒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正是從負面情緒的體驗和情緒調整中,孩子得到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