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關於打人和打擾別人的孩子該怎麼管?

如果你家孩子3歲,他經常推人、打人,這其實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3歲的孩子在建立邊界感。

你是否經常能聽到他這樣說話“不,我不要”“不要刷牙”“不要洗手”“不要吃飯”。對了,孩子就是在用這種方式建立自己的邊界感,他要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這個時候孩子的邊界感如此之清晰,以至於當有人侵犯了他的界限,如碰了他的玩具,他可能就會推或出去,所以是不是很正常?

那麼,接下來怎樣處理這種情況,我們家長就需要有正確的瞭解了。您是怎樣處理您打人的孩子的呢?

“不許打!”“不許推!”嗎?

與大家做一個小實驗。請大家閉上眼睛聽我指令:請不要想一個錢包,不要想一個圓圓的錢包,不要想一個圓圓的灰色的錢包。您在想什麼呢?

孩子是圖片記憶。所以當我們不停地對他重複“不要打人”“不要推人”的時候,其實是在反向加深他的記憶。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先把孩子抱住,停止他繼續推人、打人的行為,然後直接告訴他正確的做法,例如“如果你想要那個玩具,你可以用嘴巴和小哥哥說‘能給我玩一會兒嗎’。”

反覆重複正確的做法,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解決問題的圖片記憶。

擴充套件補充:

1.

恐怕我們養育孩子時,說得最多、最高頻的詞就是“不要”“不行”,這個習慣不好,得改!

在這個物質富足的社會,如果我們的教育技藝還停留在原始水平,很明顯是不匹配的。

2.

我們的父母在養育我們時,也許不用這麼思考,因為我們小時候就是遍地的玩兒,除了吃飯、睡覺和寫作業,幾乎沒有家長追在我們屁股後面說很多“不要”的機會。

那時候周圍沒有這麼多行駛的車輛,也沒有這麼多拐賣孩子的壞人。同時又因為一群小孩子在一起,家長們感覺好輕鬆。

3.

但現在,哪怕神經再大條的父母也不敢放一個小孩子在外面亂跑,孩子能玩的地方少了,活動量小了,接觸朋友的機會也在變少。

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孩子在前面跑,一個成人在後邊追:“不要跑,不要跑,不要亂跑!”孩子一般都不會聽指揮。萬一後面追的是一個超寵愛孫子的奶奶,也許她的大孫子跑得還更快了。

4.

我家地下停車場拐彎處,總是有不自覺的車主會把車裡的垃圾丟在那裡,雖然不多,但看起來還是很髒亂。於是物業就在拐彎處上方的牆上貼了一個牌子:“此處禁止倒垃圾”。

結果兩三天後,這個牌子下面不但沒有更乾淨,反而堆滿了更多的垃圾。而且不但有從車上清理下來的垃圾,更有一些從家裡捎來的垃圾被扔在這裡,扔完後人方便的開車離去。

5.

旺盛的精力——“你管不了我”的快樂,錯誤的“圖片記憶”——讓你越來越管不了孩子。

因此,直接給出正面指令非常重要,這種語言方式是一種更高階的教育技藝。掌握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人們的直覺反應往往比思維更迅速。

我最早練習這種語言能力時,大概用了8個月的時間才完全內化,後來與孩子說話時很少說“不”,才讓正向語言真正的成為了自己的習慣。

6.

給大家出幾道題,大家可以試著做一下:

①孩子在商場裡亂跑時,我們通常的說法是“別跑來跑去的”,不這樣說,我們應該怎麼說?

②孩子亂動別人的東西時,我們通常的說法是“不許亂動”,不這樣說,我們應該怎麼說?

1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如果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孩子打碎東西你會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