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趙女士,在孩子4歲生日那天,開始嘗試跟女兒分屋睡。
第一天晚上,孩子意料之中地來敲門,一會兒說有老鼠爬進房間;一會兒又說,自己的玩具落在媽媽房間裡。
爸爸隔著房門對孩子說:“趕緊回去睡覺,不然打你屁股。”
之後,一整夜都沒有聽到孩子的聲音,夫妻倆以為孩子在自己房裡睡得正香,也安然入睡。
第二天一早,趙女士開啟房門的那一刻,竟然發現孩子蜷縮在門口睡得正酣。
原來他自己半夜從房間拖來了小席子、小枕頭、小被子,懷裡還緊緊的抱著媽媽的一件衣服……
趙女士說:原本我以為,只有早點讓孩子學會自己睡覺,孩子才能更獨立一些,沒想到卻傷了孩子的心。
孩子幾歲分床睡爭議不斷許多育兒專家建議,3歲後必須分房睡,否則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性和心理健康。
但美國兒童睡眠專家Richard Ferber經過研究發現,並沒有證據表明,兒童因為與其他兄弟姐妹,或長時間與父母一起睡而長成缺乏獨立性的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相反,又有人說跟孩子分房睡應該越晚越好,這樣的孩子更有安全感。
更有專家說:“剖腹產的孩子因為心理脆弱缺乏安全感,最好8歲之後再分房睡。”
實際上,如果鼓勵或阻止你“分床/睡房”的各種言論已經開始讓人焦慮,不如先關注自家娃目前是否被愛“塞滿”、有充分的安全感?
1) 3歲前分房睡會損害孩子的安全感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孩子的大腦還處於發育的初期,不能進行有規律的睡眠。很多時候孩子會在晚上醒來找媽媽,或者是哭鬧。如果孩子過早與父母分床睡,很容易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很重要的就是要和父母建立依戀,這樣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才會親密。
同時,孩子太小獨自睡覺也會很不安全,容易發生意外,而孩子與父母同房睡,父母可以監測孩子的情況,防止意外發生。3歲前的孩子的睡眠問題會讓很多家長抓狂,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不要讓孩子在白天睡太多覺,防止孩子晚上不愛睡覺,影響父母的正常休息。
2) 孩子太晚分房睡可能會有心理問題13歲的明明最近這兩年有一些奇怪的變化。“他姐姐的內褲常常有來源不明的髒東西。”明明媽很無奈地說,她猜是兒子乾的,但每次詢問,兒子不否認也不承認,就是不吭聲。後來,在兒子的手機裡,媽媽發現有不良視訊。明明媽後悔不已,兒子是10歲才跟她和丈夫分床睡的,估計有影響。
太晚和孩子分房睡,孩子長大之後則有可能患上某些心理問題。比如人格障礙、性心理障礙、人際關係困難等等。
費洛伊德認為:在孩子的性蕾期(4-6歲),孩子會對異性父母產生戀情,也就我們常說的“戀母、戀父情結”。
這個經歷每個孩子都會有,而且需要孩子逐漸地克服,但在克服的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就比如和孩子過晚分房睡,就會導致孩子的性心理停滯在這個階段。
3) 孩子自己睡的最好時機應該是當他準備好的時候那麼孩子究竟幾歲和父母分房睡呢?我們可以看看馬伊琍的做法。
馬伊琍曾經在微博提及女兒愛馬在得知同學自己單獨睡覺後,愉快地提出自己也要跟媽媽分房睡,並很快習慣了。
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當他們做好準備的時候,就會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新的狀況、新的成長。
正如伊能靜曾經在微博中說的那樣:
孩子遲早都會的事,為什麼那麼著急?
我們要做的就是,靜靜地陪伴和等待,並時刻準備好放手,讓孩子自己向前走。
有心理學家指出:10歲前,和孩子完成分房睡,就不晚!
專家的話再“權威”也不如孩子自己對自己的了解靠譜。沒有一個具體的分床、分房年齡界限能適合所有孩子,大家常說的“3歲分房、5歲分床”只不過是根據多數孩子的情況給出的一個建議年齡。
不必追求那些量化得很精確的時間,與其把焦慮帶給孩子,不如放鬆下來,想些適合的引導方法。
在剛分房睡的時候,孩子可能是“打死也不願意”。會出現哭鬧、抱大腿、摔玩具等行為,這是缺乏安全感,建議家長此時應鼓勵孩子,用輕拍被子、講故事等方式做到“溫柔地堅持”,等孩子睡著後再離開,幫助孩子快速適應獨睡。
我們家長還可以通過獎勵誘導,如果孩子自己一個人睡成功了,那麼第二天就可以對孩子的給予肯定和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