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我家小琪琪脾氣非常暴躁。稍有不順心就大聲哭叫,躺地上撒潑打滾,都不給你反應的時間。
比如,讓她吃飯,給她準備的是勺子,她直接就從椅子上滑到地上,大聲哭喊,“我要用筷子,啊啊啊”。有時候還會糾結凳子,“我不坐這個板凳,我要坐哪個”。
晚上給她洗腳,我接好的洗腳水,她看到我端好水進屋,直接就躺地上了,“我不要爸爸接,我要自己接”有時候要自己開關水管,糾結刷牙杯怎麼擺。等等等等,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有時候根本聽不清楚她想要什麼,就直接哭得天昏地暗了……
怎麼辦?真有動手打的衝動,心裡默唸:自己親生的,她的我的影印件,她的錯就是我的錯……崩潰
先接納和認可她的行為,順從她的要求作出改變。然後細心地發現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找到原因,事情就好處理了,也可以更好地陪伴她度過這個階段。
我平時白天要上班,6點下班以後就多抽點時間陪她。從我女兒身上,分析出來幾個原因供大家參考
一、孩子在經歷意識的猛漲期或者叛逆期
孩子這個階段想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認可。感覺自己長大了,想讓你尊重她的個人想法,以及自主決定的權利。這時候我們需要冷靜看待,問清楚問題,能滿足的滿足,滿足之後告訴她,有什麼想法,好好跟爸爸說,哭解決不了問題。已經發生的事情我肯定就有經驗了啊,吃飯的時候會先問她,“你要用勺子吃還是要用筷子吃”,當然會把勺子和筷子都準備好:該睡覺的時候,會問她“該洗腳了,你要自己接洗腳水還是讓爸爸接”,接完之後,我會問她,“你要自己端過去還是要爸爸端過去呢?”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會先徵求她的意見,就會大大減少她發脾氣的次數。
肯定也有不能滿足的無理要求,比如吃飯的時候非要看電視,這時候也要冷靜地告訴她,為什麼不行,有什麼好好說,哭解決不了問題。能不能滿足不是哭就能解決的。
注意,處理的態度,一定要冷靜,不要著急地去關心和安慰,抱起來啊,越關心越哭得厲害。那如果溝通完還哭,就告訴她,你要還沒有哭完,就先慢慢哭,等哭好 了再過來跟爸爸好好說。
二、封閉的環境待久了
在家呆的時間長了,或者就是長時間自己一個人玩,因為是家裡老人幫忙帶孩子,會有這樣的因素,天氣冷家裡老人都不願意讓孩子出去,怕凍著。會自己抽時間或者多讓家裡人帶她出去轉轉,遊樂場,公園,讓她瘋玩,玩透。另外,最近姐姐弟弟家的孩子也都放假了,孩子多了,這種情況也明顯減少許多,小孩子之間的互相影響也比較重要的。家裡沒有這麼多小朋友就只能去一些小朋友多的場所,朋友之間多聚聚等等。
三、可能她自己都不知道什麼原因
我女兒會鬧瞌睡和起床氣,剛睡醒和困的時候就會鬧,但是晚上睡覺就很乖,因為晚上已經給她培養好了良好的睡覺習慣,10點開始洗漱,洗漱完之後在床上要麼看看書,要麼親子活動,基本11點就開始關燈說晚安了。所以鬧的情況都是白天,她白天睡覺的時間不固定。這種情況,就需要先順從穩定她的情緒,然後給她說一些好玩的遊戲或者事情,引起她的注意,把她的注意力轉移過來就可以了。
遇到孩子的問題,還是要仔細觀察最近的一些反應,猜測可能的原因,另外當然也要冷靜地跟孩子溝通,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細心,起碼我們得穩住,先接納孩子的行為,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是正常的,不要感覺不正常,否則就會慌張,著急,情況就有可能更亂,最後大人和小孩都崩潰了,都會感覺溝通太難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習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