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與同伴的交往,在孩子出生後第二年開始迅速發展,會經歷幾個明顯不同的發展過程。瞭解這個過程,對家長指導孩子如何與他們的小夥伴們相處非常有幫助。

2歲前,一切剛剛發生。

第一步:客體中心階段

處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很“務實”,與別的孩子打交道的時候,並不是對自己的同齡夥伴感興趣,而是看上了別人的玩具或其他物品。10個月之前的嬰兒,即使在一起,也只是把對方當作活的玩具和物品看待,交往的方式是互相撕扯,或咿咿呀呀地說話。

因此,在孩子1個月以前,家長主要要注意多滿足寶寶想聽、想看的慾望以及留意寶寶對照顧者的表達方式,如逗他、抱他、對著他微笑,做出點頭、搖頭的響應。到了六七個月,寶寶開始認生的時候,家長可以先讓寶寶從熟悉住家附近的環境開始,每次出門時跟寶寶介紹周圍的環境,讓他慢慢地熟悉外在世界。

第二步:簡單相互作用階段

這時的孩子已經能對同伴行為做出反應,但常常試圖去控制對方的行為,或者是“模仿秀”。比如,第一個寶寶因為不小心碰著了自己而大哭起來。這時,第二個寶寶“同命相憐”、“觸景生情”,也跟著哭起來,第一個寶寶看見第二個寶寶跟著他哭起來,似乎覺得挺好玩,自己的哭聲就更大了。由此,寶寶之間開始了直接的相互影響和接觸,產生了簡單的社會交往。

第三步:互補的相互作用階段

寶寶會走會跑以後,社會交往變得豐富複雜了,模仿行為已經普遍出現,並且有互補或互惠的角色遊戲,比如一個逃,一個追;一個藏,一個找。他們在發生積極的相互作用時,也會伴有消極的行為,比如打架、揪頭髮、抓臉和爭玩具等。

這時候寶寶的社交也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父母可以邀請一個與寶寶同齡的小夥伴來玩。玩的時候,寶寶們也許會你推我一下、我拉你一下,這都是寶寶社交中很正常的事,做媽媽的不必太在意。如果寶寶對小朋友玩他的玩具表示抗議,暫且不要去理他。假使兩個寶寶為了這個玩具吵鬧起來,你可以給他們介紹一樣新玩具來引開寶寶們的注意力。

2歲後,交往不斷髮展

2歲以後,孩子們交朋友的主要形式是遊戲。心理學家帕頓研究發現,根據兒童在遊戲中的社會性參與程度,孩子的遊戲經歷六個階段,社會性水平逐漸提高。

第一階段:無所用心的行為,孩子似乎並不想遊戲,碰上有吸引力的玩具或事情才做一做。

第二階段:單獨遊戲,獨自一人擺弄玩具,毫不關心他人的行為。

第三階段:旁觀,絕大部分時間在觀看某一群孩子的遊戲,且常常對被觀察者提出問題,但自己並不參與到遊戲之中。

第四階段:平行遊戲,小夥伴一起做遊戲,但各自擺弄自己的物品,很少相互交流。

第五階段:聯合遊戲,小夥伴一起做遊戲,有交談,有時還互相借用玩具等,但並不能圍繞同一目標分工或組織。

第六階段:合作遊戲,小夥伴們為著某些共同的遊戲目標而在一起遊戲,彼此分工、合作,有一定的組織性。

幼兒園小班孩子以單獨遊戲和平行遊戲為主,各玩各的;升入中班後,聯合遊戲逐漸增多,併成為主要的遊戲形式;到了大班才開始出現有組織的合作遊戲,如角色扮演中有人當醫生、有人當病人、有人當護士,角色相對穩定且能互相協調。

看到這裡大家就知道了,孩子與同伴的關係並不是一開始就會很緊密的。有不少家長經常很焦慮地問,我兩歲的孩子為什麼不喜歡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這不是因為孩子有任何問題,而只是時間未到而已。家長不要急於或強迫寶寶與他人交往,也切忌包辦寶寶的語言及行動。

雞娃雞己[點亮平安燈]

1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媽犯愁:多大給孩子買手機比較穩妥?娃使用時父母如何立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