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的脾氣猶如天氣一般陰晴不定,很多家長甚至都不明白孩子為什麼經常生氣或是委屈。有時候,孩子還會莫名其妙地跟家長對著幹,家長也會因此跟孩子發脾氣並進行教育,認為這是叛逆的表現,但真的是這樣嗎?

案例分析:

樂樂是個二年級的小男孩,最近爸爸給他報了寒假的補習班,但是樂樂並不想參加,並跟爸爸置氣說道:“別人都不用上補習班,為什麼我要去?”

而爸爸給樂樂報班的原因並不是孩子成績差,而是孩子在家十分不自覺,作業總是要做到很晚,而且總是看電視,爸爸媽媽只要批評孩子,孩子就會責怪父母不給自己自由。爸爸給孩子報班,就是為了找個老師好好教教自己的孩子而已。

樂樂的父母選擇的方法從某些程度上確實能夠解決問題,但是卻會破壞了親子關係,孩子出去學習成績確實能有所提高,但是卻會跟爸爸媽媽疏離,最終得不償失。

父母們是否認真想過,孩子們總是跟自己對著幹,究竟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有可能是受到了海克力斯效應的影響。

“海克力斯效應”的來源

海克力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個人物,有一天他走在路上遇到了一個擋路的布袋子,這個袋子又大又難看,於是海格力斯用力踩了一腳,沒想到袋子變得更鼓了。一氣之下他繼續捶打這個袋子,袋子變得越來越大,最後徹底擋住了去路。這時一位聖人出現告訴他:“這隻袋子名為仇恨,你越是跟它對著幹,它越想要報復你”。

就這樣,海克力斯效應如今開始被形容為仇恨帶來的“旋渦”,一旦矛盾雙方用硬碰硬的方式解決問題,最終只會導致兩方的仇恨越來越深,不僅惡化了矛盾,還傷害了彼此。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避不開“海克力斯效應”的陷阱呢?

原因一:家長沒有足夠的耐心

現在的家長大多數都忙於自己的社交和工作,很少有家長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孩子的教育當中,對孩子的瞭解不夠深,就有可能導致育兒當中對孩子產生厭惡和不耐煩的情緒,最後溝通無法進行。

原因二:家長對孩子不夠了解,沒有深入探索孩子內心的想法

不論是孩子年紀小喜歡跟家長對著幹找樂子,或是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不可避免地進入叛逆期,其本質上都是有一定誘因的,而一旦孩子受到外界影響而拒絕跟家長溝通時,很多家長不願意主動去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甚至是放不下權威跟孩子進行溝通,就有可能被海克力斯效應所捆綁。

原因三:孩子沒有找對情緒宣洩的出口,只好透過家長釋放壓力

孩子面對外人肯定不比面對家長有安全感,有時候孩子在外受了委屈心裡不舒服,回家以後就對著長輩撒氣,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但是家長在這時候不應該責怪孩子,而是幫助孩子解決內心積壓的情緒,恢復正常的狀態。

海克力斯效應雖然是個不常見的概念,但是家長在育兒過程中卻常常受其影響。所以說,跟孩子硬碰硬只會兩敗俱傷,家長應該找到正確的處理矛盾的方式。

家長應該如何解決跟孩子之間的衝突呢?

首先,放下權威,語氣緩和

很多家長喜歡用權威壓迫孩子或是逼著孩子做某些事情,其實這種方式在矛盾中反而失去了效力,孩子會更想反抗。正確的做法是用溫和的語氣跟孩子平等交流,試著跟孩子做朋友。

其次,詢問孩子內心想法

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搬開親子交流中間地帶的那一塊“絆腳石”,也就是所謂的代溝。家長要詢問孩子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並且仔細思考孩子的想法是否合乎情理。

最後,雙方情緒都冷靜以後再次進行探討

很多家長覺得一件事情處理完了以後就可以不管了,但其實每一次矛盾的調和對親子雙方都是一次寶貴的經驗,例如每一次的問題是如何解決並達成一致的。但家長們應該注意不要在這時候去挑孩子的毛病,而是用說故事的語氣跟孩子談談心。

結語:

孩子們之所以會跟父母對著幹,並不是因為孩子變得叛逆不聽話了,更不是因為他們不愛父母了,而是遇到了問題沒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解決,並且家長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自由與信任,所以家長更應該調節自己的教育方式,跟孩子真正有效地交流溝通。

9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整個孕期產後這樣做 超快順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