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面對孩子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些紛繁複雜的問題背後,其實是有一個“真”問題的,而父母卻往往由於自己的情緒、固有認知以及各種干擾,看不到真正的問題,也就沒辦法真正解決問題。
但我們堅信:每個家長都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我們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父母撥開問題表面的層層迷霧,拓展思維,並且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今天的案例是一個媽媽出現了育兒問題:“孩子最近總是不愛吃飯怎麼辦”,陳老師和三位觀察員經過輪番提問,有問有答,對育兒案例進行全面分析和解讀,最終通過提問幫這位媽媽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以下主要內容包括育兒案例還原、現場分析、案主反饋三部分內容。
案例還原5年的親子陪讀時光,卻依然沒有培養起孩子自主讀書的習慣,孩子說讀書太累,只喜歡聽媽媽唸書,也喜歡讀書後畫畫、做手工,為什麼就是讀書沒有耐心呢?
針對這個問題,媽媽跟孩子進行了一次專門的溝通,以下是媽媽的記錄,建議大家看完後,再看接下來的現場分析過程。
又到了晚上睡前,每天的親子閱讀時光。我們今天讀匹諾曹第十七章“關進監獄”,我讀的繪聲繪色,並且配著音樂發表在錄音軟體上。女兒聽得很投入,她一直很喜歡我給她讀故事,有時候會讀上半個多小時。偶爾也會給我讀一兩次,但是5年的陪讀時光,卻依然沒有培養起她自主讀書的習慣,她畫畫、做手工會做上半天,讀書卻沒有耐心讀下去。
媽媽:孩子,你要不要給媽媽讀個故事呢?我也想聽故事。
女兒:不要讀。
媽媽:為什麼呢?
女兒:讀書太累,太無聊。
媽媽:還有別的原因嗎?
女兒:還有好多字不認識。
媽媽:那你覺得媽媽讀書累嗎?
女兒:不累呢
媽媽:那你要不要試試錄一下呢?
女兒:我想錄一首古詩。
就這樣孩子錄下了《村居》,而且很開心的分享給了爸爸。我跟孩子說,明天一定會有更多的人來聽她的古詩,她充滿了期待,就這樣開心的睡了。
我這樣做的理由:
想給孩子更多愉快的體驗,自然的引發孩子愛上讀書。
我的思考:
1.讀書為什麼讓孩子覺得累呢?因為我之前讀書時,孩子一直不停讓我讀,我有時候會不耐煩的說,媽媽讀的太累了,會不會無形中給孩子留下讀書不愉快的感覺?
2.不讀書,是因為孩子不喜歡讀?還是因為一些客觀原因?今天孩子告訴我,她有很多字不認識,我就在想我們選的書超出了孩子的識字能力,而且沒有在識字方面給予孩子引導,沒有趁機在識字方面發展孩子。
3.其他愛讀書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呢?他們的父母怎麼做的呢?姐姐家孩子上三年級過年時自己完全獨立閱讀大塊頭名著了,姐姐跟我說他們一開始就是交換讀故事,孩子也慢慢培養起自己讀書的習慣。
現場分析直播現場,陳老師和幾位觀察員分別選取不同的角度提問這位媽媽,小編把幾輪的問題挑選後整理如下:
1、女兒說你喜歡聽你給她讀故事,你覺得她喜歡的是什麼?(聲音、內容、媽媽的態度、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
2、孩子說讀書太累太無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是如何和孩子交流的呢?
3、和孩子讀的書是誰選的?如果都是媽媽選的,那麼這些繪本是你想要的或者說是孩子需要讀的?還是孩子選的她想要讀的?
4、日記中說到“偶爾孩子也會給我讀一兩次”,那麼孩子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動機的時候會讀?是因為她喜歡的故事,她會主動讀嗎?如果是她喜歡的,你觀察下,孩子還覺得累和無聊嗎?
5、孩子做手工和畫畫的時候為什麼坐得住不覺得累呢?這都是一個創作的過程,那麼讀書的過程中有沒有創作的過程呢?
6、你認為真正的閱讀、真正的讀書是什麼呢?讀書是什麼?畫畫是什麼?手工是什麼?在這裡孩子是因為什麼感受到愉悅?
7、你在你的日記中寫的“繪聲繪色+音樂+錄音軟體”上,你的目標是什麼?發表後給誰看?通過這個行為傳遞給孩子這是很有意思的事兒是嗎?那孩子的感受和你的感受一樣嗎?每天關注的是聽她文章的人?你覺得孩子不喜歡自己讀書,但是孩子每次都錄還關注誰來看,你覺得和你最初的目標是一致的嗎?
8、當選擇你給她的書的時候他就感覺累嗎?那麼如果他參與了創造,是不是她會開心?你認為,除了在錄音軟體上發表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還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激發她的興趣呢?
……
這只是其中一部分問題,現場還有更多精彩提問,想感受其中的奧妙,那就來直播間吧!
通過幾位觀察員對案主的提問,我們可以從細節了解到家長與孩子的日常溝通、互動情況。有幾點需要我們重點注意:家長有沒有與孩子探討不愛自主讀書的原因?家長是否注意到孩子的真正需求?家長所做的努力是否是孩子認同的?
我們所提倡的教育方式是以孩子為中心,出現問題後先從家長自身找原因。不要被問題的表象欺騙,多與孩子溝通,多一些傾聽,適當採納孩子的意見,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案主反饋當晚直播結束,我們收到了案主的反饋,相信她已經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大家分享她的感受:
非常有幸能成為今天的案主,很喜歡這種提問的過程,讓我可以多角度的去思考問題,一步一步去接近問題的根源。我整理了對我特別有觸動的幾個方面:
第一,你以為什麼是讀書?當陳老師問我時,我一瞬間覺得有點懵,讀書就是閱讀,去享受一段好的文字,去感受一個好的故事,去學書裡的智慧。我還沒有深入想過,這些年讀了不少育兒書,教育學的,心理學的,但都是讀完興奮一陣,過後就拉倒的那種狀態,沒有真正的消化它並運用到生活中。
我想這是我讀書的一個誤解,在我跟孩子讀書時,也只是做到閱讀、分享。有時候自己讀的很嗨,孩子情緒也跟著嗨,但是隻是覺得好玩,有意思,有時候也會複述,孩子也學會了一些其中的小智慧,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是始終沒有上升到創造這個層面。
這是我認識的狹隘,一直以為藝術上可以跟創造聯絡在一起,但是讀書,讀經典有什麼可創造的呢?我想這是我以後要思考的一個重點,也是需要不斷改變的地方。孩子一直喜歡畫畫,喜歡做手工,喜歡自己創造東西,可是我卻沒有想過讀書也可以去讓孩子去探索,去創造,循著她的性格去做。
第二,孩子為什麼會說讀書累?其實這就是問題出現的時候,那的反饋和表現,就影響孩子的轉變。我想起有一段時間,孩子給我讀書,我由剛開始讓她讀一章,後來很興奮,讓她讀2章,3章,她不認識的字需要自己去拼,我鼓勵她給她加油,那時候想著讓她自己把拼音學的很好。
其實現在想想那些根本不是重點,也不用過多擔心孩子的拼音問題,重要的是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愛上閱讀。閱讀不是知識,閱讀不是一段好玩的故事。閱讀是一種創造,一段開啟思維創造的過程。接下來,我想和她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創造,開啟讀書的另一種生活。
第三,孩子什麼時候願意自己讀書?那時候她還覺得累嗎?最近在讀“小姐姐克拉拉”,裡面生動有趣的故事,有意思的對話,瞬間吸引了她,她竟不自覺讀了起來,而且也願意給我讀,那時候的她讀書很開心,也不再覺得累了。
我想她並非不喜歡讀書,或許只是不喜歡我選的書。從小到大孩子的書都是我為她選的,各種經典,各種名著,她曾經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米小圈系列的書,但是我感覺並非名著經典,後來跟家人溝通後把書給她放起來了,也許這時候我已經無形中關上了她為閱讀開啟的門。
第四,孩子興趣點是什麼?她也會追著流行,只要她喜歡,抓住我們想要引導她的就好。突然想起她最近一直在聽書的羅波羅,我有點牴觸,不太願意讓他聽。前兩天她跟我說羅波羅的弟弟一直害怕學英語,可是他後來喜歡上了看英語動畫片,而且學的越來越好,她說她也想看英語動畫片好好學英語。
一直以來都想要以經典和名著來滋養她,但是我發現要讓自己學會吸收好東西的能力,不能一味以我的標準來判定孩子喜歡什麼,或許是我過多擔心了,我接下來想和孩子一起選擇她喜歡的書,和她一起讀,帶著她一起思考,不是經典但只要孩子喜歡可以泛讀,經典的書可以陪著她精讀,給孩子討論甚至小小的封面,更多的啟發孩子的思考,把讀書和創造聯絡起來,讓孩子可以去創造一本書,創造屬於自己的繪本,時刻記住讀書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第五,錄音和讀書有關聯嗎?是有效措施嗎?這也是陳老師和觀察員一起問的問題,我反思了我採取的措施是否是有效動作,或許有關聯,我想我只是找到其中的一個小小點,而沒有抓住閱讀的核心,培養思維能力,有創造性的去讀書。解決問題一定要找到問題的根源,採取正確的措施。在此期間,陳老師也分享了她是如何陪果果讀書的。我很驚訝於陳老師連封面都要講半個小時,這在我們看來可能有點浪費時間,但是卻培養了孩子不同方面的能力,啟發孩子不斷的思考。他們全家讀書的習慣,也讓我看到孩子的耳濡目染,家長的以身作則,這方面我們的浸染是不夠的。
第六、真問題是什麼?最後一個環節,如果讓我再起一個題目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體驗,我再次思考了到底是什麼問題。其他觀察員給的是如何創造性的閱讀,以孩子為中心,培養孩子的興趣。我談到了2個題目,如何創造性的閱讀?孩子不喜歡閱讀嗎,還是不喜歡媽媽選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