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你的孩子愛說話嗎?他是否善於表達?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擁有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語言是我們與人溝通、抒發自己感情、表現自己情緒的最有效直接的工具。大家現在越來越重視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而擁有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孩子能夠受益終身的一項重要特長。

如果我們的孩子能把自己在幼兒園或學校一天的經歷比較清楚的描述出來就更有助於我們判斷他今天的收穫和心情,有什麼開心的記憶,有沒有受什麼委屈。或許孩子內心有著許多各種各樣天馬行空的想法,或許孩子很想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或許孩子很想對辛苦的媽媽表達愛與感謝,或許家長誤會了自己的言行而批評了自己讓他急於解釋,但如果沒有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容易乾著急卻說不清楚,只能把所有的想象力和情感憋在心裡。

近年來許多演講類的節目火了起來,各行各業的人們走上演講臺,講述著自己的想法和經歷,無數年輕人因為他們的語言時而捧腹大笑,時而淚流滿面。像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國家博物館講解員河森堡,就在“一席”上通過科普演講《進擊的智人》一夜之間圈粉無數。這就是語言表達的獨特魅力,擁有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的人也就擁有一份充滿自信的獨特魅力。

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候呢?他其實很想找人幫忙、或者想要個什麼東西買個什麼東西,但卻在猶豫再三之後沒有鼓起勇氣開口,更傾向於選擇放棄。總是家長通過觀察發現孩子遇到的問題之後,詢問才會知道,孩子卻很少主動開口跟父母說。當有不太熟悉的客人或長輩跟他打招呼聊天時孩子會不自然的退縮逃避,或者支支吾吾的小聲回答。如果每一次開口表達,對於孩子都像是及其勉強的行為,那麼孩子的表達能力可能就有所欠缺。

孩子不善或不敢表達,一方面可能是性格因素,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安靜內斂不喜歡錶達自己的感受。對此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世界本來就是多彩多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你不必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性格,你可以不愛說話,但當你說話時,一定要具備把話說清楚的能力。

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出於害羞,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種正常的情緒,我們可以通過鍛鍊來緩解孩子說話時的害羞。而不敢表達,可能是因為孩子的安全感不足。營造良好的安全感和家庭環境,家長在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大膽的與自己進行交流,並且主動引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語言表達的嘗試,而不是出於過度的保護和控制慾,不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讓他形成依賴,失去嘗試和探索的勇氣。

在鼓勵和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過程中,家長需要保持耐心,不能急於求成。小雪老師有一位朋友就常常能聽到自己隔壁的一位媽媽家裡傳來這樣的對話“你說:我想要、我想吃”孩子沒有迴應,媽媽又在強調“別光說吃糖,要加上一個我想”孩子還是沒有說話,幾次下來,媽媽再也控制不住脾氣,對孩子大喊“我想!我想!”“你說!”孩子嚇得哇哇大哭起來,最後對話就在媽媽的斥責和孩子的哭聲當中結束了。據他的統計,至少他聽到隔壁教這個詞的吵架次數就已經不低於三次了,可孩子就是不肯說這兩個字。

所以父母在訓練孩子表達能力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耐心,並且注意方法,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如果因為孩子說的不好而發火,孩子很有可能會把這個詞跟家長生氣聯絡起來,更加容易對它產生牴觸情緒。或許孩子不願意表達有他自己的原因,但又不懂得解釋,我們可以通過猜測性的提問來幫助孩子找到問題所在,並通過安撫和解釋來解開孩子的心結。

在日常的生活裡,我們也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多看多說,主動跟孩子對話,對身邊的環境、人、東西以及自己和他人正在做的事,家長都可以作為教孩子表達的素材。比如“你看小花開了,是黃顏色的。”“你看阿姨抱著一個小寶寶呢”,進而引導孩子做一些填空題“爸爸在廚房幹什麼呀?”讓孩子來補充“做飯”這樣的詞彙。同樣的孩子用單個詞表達時,家長可以幫他補充完整,比如孩子說“小鳥,叫”,媽媽就可以說“嗯,樹上的小鳥在嘰嘰喳喳的叫呢。”同時還可以對語句的意思進行擴充套件和聯想來豐富孩子表達能力“小鳥為什麼叫呢?因為小鳥想媽媽了,它在唱歌叫自己的媽媽快點回家呢。”

當然,多讀繪本和聽故事也是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方法,小雪老師每天都有有趣的故事講給給寶貝們聽,幫孩子養成一個睡前閱讀和聽故事的習慣也不錯哦。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巧用“鳥籠效應”,輕鬆提高孩子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