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中國,無論孩子有著怎樣的表現,老人都能說出一堆吉祥話出來寬慰年輕的父母,孩子說話早就是“早慧知之”、說話晚就是“貴人語遲”、說話有些不夠清楚就是“稚童之言不便相告”、說話說得好了又變成“才思敏捷”。

好話都被你們說完了,可孩子語言的真實情況又是怎麼樣呢?

並不是所有孩子的語言都能按照正常的步驟一步一步發展,很多孩子可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從而受到語言問題的影響,比如顎裂、聽力障礙、語言發育遲緩等等。如果出現這些語言問題,那孩子還能不能好好說話可就未必了。

部分家長由於不瞭解語言的相關知識,於是將語言問題看成了孩子“笨”的表現,結果反而耽誤了語言訓練的最佳時間。其實孩子並不笨,他們只是缺少了語言學習的過程,從而導致語言基礎過於缺乏,不知道該如何理解父母的指令。

孩子真的笨嗎?並不然。再聰明的天才也不能脫離語言基礎去做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相反,那些一開始被認為“笨”的孩子在補充了語言基礎之後,反而會有非常明顯的變化。

先來認識一下兒童語言發展的階段:

一般來說,兒童語言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語言儲備期語言發展期語言模仿期及語言完備期

一歲前的語言感知階段是孩子熟悉母語環境的階段,因而也被叫做語言儲備期。現在很多研究都證明,孩子的語言並不是等到一兩歲、兩三歲時才具備的,其實他們從出生後就已經開始接收外界的資訊並且儲備起來了。

到了一二歲的時候,大部分孩子的語言表達並不侷限於單個的字音,反而開始學著模仿父母的交談。差不多兩歲左右的時候,大部分孩子會進入語言發展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階段:語言模仿期(仿音期)

這個時期孩子和前兩個階段的孩子不同,這個階段孩子的語言正好處於劇烈的變革時期,他充分吸收著周圍環境中的所有語言特徵,而後把這些語言資訊融入到自己的語言體系中去,這也就是他“仿音期”名稱的由來。

在仿音期階段中,大部分孩子都能儲備300個左右的常用詞,他們的語言表達逐漸清晰,邏輯也可以跟得上父母的交流。但正是這個時期,很多語言問題出現苗頭,比如語言發育遲緩、口吃、大舌頭等等。

說話晚是怎麼一回事?

說話本質上就是主動發音器官和被動發音器官碰撞的過程,大部分孩子在八九個月時已經可以說一些模糊的字音,一歲左右時喊一聲清楚的“爸爸媽媽”完全沒有問題。

語言學上所講的“說話晚”,其實就是兒童語言能力和年齡不匹配的一種語言問題。例如孩子兩三歲時已經具備了300-500個左右的常用詞,可說話晚的孩子所掌握的字詞連一半都沒有,甚至他們掌握的那些詞也說不好、說不清楚。

前面說過,導致孩子說話晚的問題有不少,其中聽力障礙和語言發育遲緩算是兩個典型的問題。前者堵塞了孩子接收資訊的通道,後者干預了孩子理解資訊的過程。結果一個挺健康的孩子變成了既不會說話,也聽不懂話的“笨孩子”。

最後,父母們要注意這些:

語言環境要單一但也要不單一

方言環境、雙語學習逐漸成為影響兒童語言發展的主要因素。其實也能理解,如今生活壓力大,孩子的父母又都比較忙,看管孩子的重任只能交給老人或保姆。但老一輩人和一些保姆的口音都比較重,於是導致語言環境過於複雜,影響了孩子語言發展。

不止如此,現在不少父母比較看重孩子以後的發展,所以很多人都選擇讓孩子提早學習第二門語言。早一點學外語沒問題,可也沒有一兩歲就學外語的說法。這時候孩子連母語都不怎麼會說,讓他再學一門外語,那可就出大問題了。

雖然語言環境要保持單一,但也不能摒棄其他的聲音,否則語言刺激不夠,孩子還是不太會說話。

生理問題早避免,別過多影響孩子

儘管現在一線城市聽力篩查率大概在95%左右,但在很多二三線城市,還是有很多聽障兒童被忽視。這些孩子的語言,在尚未擁有之前就直接落後其他孩子。如果不趕緊重視起來,他們哪怕是佩戴了助聽器,恐怕也還是分辨不清字音、表達不清意思。

不管是哪種問題導致的說話晚,關鍵就在於父母有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別一看到孩子這種表現就是“笨”。其實孩子不笨,只是說話有點問題而已。彆著急,快去訓練就行。

4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李玫瑾女兒過得咋樣?與“不哭才抱”創始人子女,形成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