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特別想把這篇文章寫出來,經常看到好多的父母不知道如何平靜的與孩子去相處。
那天我在一個酒店裡邊吃早餐,然後一家三口坐在那,那個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已經哭了,大聲地哭,滿嘴都是食物,你知道孩子滿嘴都是食物“哭”是一件多危險的事,張著嘴在那裡哭,然後爸爸在對面呵斥他,就爸爸是低聲的那種呵斥,然後媽媽開始上手就打那個孩子,這個媽媽打了一下以後,然後那小孩“哇”的一聲就更大了,然後那個爸爸就勸媽媽說,你別打他,但是照樣用這種呵斥的方法對待那孩子,那孩子我覺得他真的相當的無助,很多的父母在生活當中就會覺得說,我不行,我必須得吼一聲,然後那個火上來了以後壓抑不住這種火氣,但是你知道這樣做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嗎?
我自己通常都會去關注各個年齡階段孩子的一舉一動,我得出的結論是: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通常會有兩種最大的問題。第一種問題就是“成癮”春期的孩子特別容易有成癮性人格比如說“抽菸”“吸毒”“打遊戲”停不下來等等…這些成癮性人格還包括“賭博”然後還有摔門跟你大喊大叫,做一些很過激的事,這兩種情況分別來自哪呢?
綜合了這麼多的理論之後你會發現,這兩種情況都來自於父母,成癮性人格來自和父親的關係不好,而叛逆的情緒來自於母親,母親太容易焦慮,母親特別喜歡大喊大叫的時候,孩子就會變的特別容易暴躁,然後容易情緒不穩定,而父親如果對孩子關愛不夠或者說父親特別的凶不講理,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會有成癮性人格,那麼怎樣來於孩子不吼不叫的方法來溝通?
首先讓我們“理解吼叫”我們首先得明白吼叫是怎麼一回事,第一個觀點就是: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存在吼叫的問題,如果你沒有的話,你可以觀察一下你身邊的朋友,朋友家裡就會有,都見過大吼大叫的問題,我們誰小時候沒有被父母呵斥過呢,所以你首先應該知道,你不是隻有你才有這樣的問題。
然後吼叫有時候也是有用的,那麼吼叫在什麼時候有用呢?比如說孩子過馬路,沒有看到一輛汽車,這時候你要不要喊一聲“小心”這是很有用的,然後小孩子在喂更小的孩子吃糖豆,你看這多危險,卡住氣管就完蛋了,所以當孩子面臨著危險或者緊急關頭的時候,其實父母的吼叫是能夠給孩子帶來安全感的,這個時候你必須得該吼的時候就要吼出來,因為你能救他的命,除了這種危急的情況之外,其它的吼叫其實未必是必要的。
作為家長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外部觸發器是什麼?
比如說看到孩子玩具放的亂糟糟立刻就爆發,還有就是看到配偶內衣隨便扔在地上,家裡亂得像豬窩一樣就不行所以你要找到自己的觸發點,針對這些觸發點,做一些相應的功課,你才會慢慢的不會一遇到一個場景就立刻抓狂,我見過我身邊有的家長,他的觸發器是孩子的哼唧,就是孩子哼哼唧唧的,只要孩子哼唧,這媽媽就急了,“好好說話”孩子立刻就好好說話,她這要求孩子你必須得正常說話,你不能哼,但實際上你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哼唧,所以首先找到你的情感觸發器,然後知道接下來你要做的事是什麼,我們很多人在遇到了情感觸發器以後,為什麼會直接吼叫,是因為他進入了第二步,就是不斷升級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