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增廣賢文》中有句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意思就是你說的話即使是簡單但友好就能夠溫暖人心,相反充滿惡意的話語是極度傷人,古人古言總是充滿大智慧和靈性,孩子從牙牙學語到能說會道,80%的表達方式都來至於自身的家庭,你說的話塑造了孩子最原始的靈魂。

“什麼他爸又不回家?大過年的錢是賺不回來的,不會是偷偷在外面有個家吧?”伴隨著一陣的調笑,女孩拉了拉媽媽的衣服,臉上有些憂鬱,媽媽無奈地拍拍她的臉“不怕,阿姨他們開玩笑的”,然而這種帶著嘲笑式的調侃成了大家過節的下飯佐料,每每說起來覺得好玩又小,尷尬的只有當事人和惶恐無知的孩子。

郭德綱曾經在某頒獎典禮上調侃沙溢的大兒子,反覆調侃“安吉是我兒子”,過後沙溢夫婦大方迴應稱“開玩笑還得注意分寸,尤其是當著孩子的面”。表示他們家安吉是一個心思比較重的孩子,容易想得多。呼籲大家以後開玩笑時多多注意場合。

這就是長輩最容易失言的地方之一,喜歡調侃關係。

嬸嬸四十歲成了寡婦,從那時起逢年過節她都愛講往事,諸如自己嫁得不體面,中年守寡,孩子不懂事等等,大家由最開始的同情到現在已經的習以為常,長期的抱怨頹廢囉嗦,導致三個堂姐弟有了逆反的心理,認為自己在親戚面前抬不起頭,說出的話也開始憤世嫉俗,“我們家哪有你們家好”,成了他們推脫一切的根源。

其實嬸嬸家並不窮,孩子沒有受過什麼苦,雖然不懂事但是也是因為嬸嬸的包辦養育,不難發現家裡有一個愛抱怨悲觀的長輩,家庭就會出現一種人傳人的消極情緒,孩子在負能量的環境成長,看待人事物自然就有負面看法先入為主。

這就是家族墮落的理由之一,悲情也是可以代代相傳的。

“今天我就不打算去你的家長會了。”

“為什麼?媽媽出門前不是交代你去趟學校嗎?”

爸爸氣不打一處來,扇了阿旭一巴掌“上次還嫌不夠丟臉嗎?你自己蠢還要我們給你擦屁股,沒門。”

阿旭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摸著紅紅的左臉,心裡又驚又怕,轉身逃跑式的進了房間,謹慎的關上門。如果說在他眼中媽媽是大忙人,爸爸就有點像暴君,這次的見家長又失敗了。

教學時期遇到過很多蠻不講理的家長,會發現孩子的智力差異不會太大,真正學習有計劃有進步的孩子,離不開家長有意識的監督和引導。

孩子出現習慣、生活、學習上的誤差,我們可以從其父母身上找到相應的問題。父母言語上的侮辱、行為上的打擊是造就孩子自卑的根源。

成年人的習慣大多難以改變,也許上一輩的養育方式就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一輩的教育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根源,那麼下一代就會繼續錯誤的待人處事方式。兩代人的隔閡,一輩子的羈絆,是耽誤還是成就堵?在說話這件小事上看到端倪。

我們那個年代的長輩給人感覺總是高高在上的,他們用著與生俱來的威嚴,壓制著孩子的本性,孩子乖乖聽話,安安靜靜不走動才會得到他們的青睞,他們是嚴肅的和孩子是有距離的,說出的話就是對的,即使是錯了他們也不會承認甚至不願意面對。

好比重男輕女,好比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一代代傳下去的思想教育方式被屢試不爽,所以很多思想的糟粕表面上大家意識有問題,實際上在家庭中思想固化是互相影響的。

剔除思想的糟粕和錯誤行為,運用雷鮑夫法則去解決問題。

從根源上杜絕親子關係上又或者與他人相處之間遇到的語言危機。

雷鮑夫法則的重點就是"承認錯誤,尊重他人",與家人或者合作物件建立信任關係,能夠尊重孩子,包括他們的選擇和思想,打完罵完以後應該承認自己的錯,能溝通的不隨便責難,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性情穩定的提前。

停止囉嗦的抱怨和責難,切忌超限效應的反噬

超限效應是一種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機制,當小孩長期遭受語言的打擊或者轟炸,就會自動遮蔽與外界交流,父母的囉嗦無論好與壞都會讓人反感,孩子是有自己思想的,沒有人會完全按照別人的想法去過自己的生活,除了尊重我們還要學會適當的閉嘴。

距離產生美,適當的距離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我愛我的孩子,但是他們必須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我尊重他們,我做好自己,我還要學會保持距離,這就是距離效應。

特別是孩子長大後和我們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因為他們註定要高飛,我們隨著身體和精神的衰弱註定要擱淺,這樣的距離是必然的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不要認為可以操控孩子,幫她一輩子,轉過頭放開手,世界上的風景很美,我們活在同一片天空,學會欣賞孩子是父母的功課。

7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父母去孩子家照看孫輩,應該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