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稀記得10多年前在凌雲山和一位出家人聊天的一席話,特別有一句讓我印象深刻,他說:用不了多少時日,人們機不可失,雞叫不醒人,天上不僅有飛機。
遺憾的是,當追問他這句話的具體意思時,他沒有正面作答,而是說了一些天地人和、陰陽輪理的事情。
到了2021年的今天,雖然仍無法證實這些話的對與錯,但從“人們機不可失”這句來看確是有道理的。此“機”並非“機會”,而指“手機”。
大家知道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發展到了處處需要手機,時時離不開手機的地步了。
無論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絡,還是生活中的日常消費,個人資訊、銀行卡、信貸徵信等各種個人隱私哪一樣都和手機捆綁在一起了,手機就如同是一個人的身份複製,走到哪裡都要帶著,現在是人人都得有手機,且不能讓它丟失。
這麼說來,手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當然是大人小孩子都離不開它了,但是萬物發展都有兩面性,有利必有害。我們常常聽一些家反應,手機太害人了,小孩都被玩物喪志了。
一些小孩用手機盜用家長的銀行卡充值遊戲,一充值就是上萬甚至幾十萬;一些意志薄弱的小孩經不起網路主播的忽悠盲目打賞天文數字;許多小孩沉迷於成人網路難以自控透支青春。
李女士說:“我兒子才14歲,沉迷手機遊戲已經達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了,吃飯時間他假裝上廁所,一蹲就是一兩個小時,現在該上初三了,他學習遊戲裡的各種學壞,根本不聽家人管教,而且開始逃課接觸社會上的壞人,現在別談成績是一落千丈,整個人都是渾渾噩噩、萎靡不振的,他爸爸訓了他幾句,他就把自己關進屋子裡,叫也叫不起來飯也不吃,真擔心他走絕端。哎,手機遊戲真是太害人,我們一家都快崩潰了!”
很多家長為了制止小孩玩手機遊戲,強行收繳小孩的手機,這種方法到底有無效果?實踐證明,效果甚微甚至無效!既然手機是這個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那麼離開了手機就意味著脫離社會,小孩子的學習、童年社交都捆綁於手機,斷了手機,老師佈置作業孩子都看不到,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機會也會被阻隔。
所以,孩子沉迷於手機就不能用強行隔離這個“硬方”來制止他們,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對症”良方呢?
其實,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一旦把手機交到孩子手裡,只要她一開機掃描,大資料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分析出她的年齡階段,然後給她一個適合她年齡階段的健康的“手機世界”(什麼遊戲、社交等各種不適合孩子年齡的通通看不見),那麼孩子就可以接觸到一個純潔的世界了。
可是為什麼這樣看似簡單的事情卻難以實現呢?這就好比很多騎三輪車的人影響交通被收了車子,然而卻沒有人禁止廠商生產三輪車是一個道理,因為這其間牽扯的利益鏈太多。
但是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他們的健康直接影響著祖國的健康和強大,商人不能為了利益就昧著良心去傷害孩子、傷害祖國,那些開發遊戲賺孩子錢賺得盆滿缽滿的成功人士請捫心自問:你資本的血腥中淹沒了多少良知?那些掌握話語權的人群,你們應該知道有一種侵略叫文化侵略,很多手機遊戲中已經植入了潛意識侵略,麻痺孩子的意志、偏離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必須從源頭上制止這種蔓延!
孩子“機不可失”的頑疾,是社會頑疾,需要整個國家、整個社會從源頭上來根治,方才可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