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大多數言語障礙的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語,偶爾甚至能清晰地表達,但是距離孩子的主動言語表達尚有一定距離,可以發現其中大部分的孩子語言都具備以下幾個特徵:

1、主動性差

2、句式簡單,語言內容質量差

3、只在特定的環境跟特定的人說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景

01

情景:不會主動提要求

小寶是一個五歲的存在言語障礙的孩子。當他想吃蘋果的時候,會直接跑向蘋果。這個時候孩子的媽媽會提前阻止,然後問小寶“你想吃什麼?”小寶每次都會獨立清晰的說出“我想吃蘋果”。但是如果沒有媽媽的提問,小寶每次想吃蘋果依舊會直接跑過去自己拿。

問題分析

我們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發現,小寶雖然能簡單的提要求,但是屬於被動的。媽媽不提示小寶他並不能自己主動的進行提要求。可能有的家長認為在家中孩子自己想吃就自己拿唄,不說就不說了。但是這如果是在學校呢?如果是在集體環境中呢?孩子需不需要主動的跟老師提出自己的需求並徵求同意呢?

02

情景:會簡單的提要求

小康是一個四歲的孤獨症孩子,存在言語障礙問題,平時生活中也可以主動地提出自己的需求,但都是一些句式很短,內容很簡單的要求。比如“我要xxx,給我xxx等”。

問題分析

從這個例子中看出,小康雖然可以有一些主動性的語言,但是我們發現都是一些句式簡單的,語言質量差的。如果這時候桌子上有兩個蘋果,一個大一個小。小康現在提要求“我要吃蘋果”那麼我怎麼能判斷小康是想吃大的還是小的呢?比如在桌子上有個蘋果,椅子上有個蘋果,櫃子上有個蘋果。那僅透過小康的“我要吃蘋果”我們怎麼能夠知道他到底想吃哪個蘋果呢?

03

情景:在家人面前有主動表達,外人面前不會

仔仔是一個五歲的孤獨症孩子,在熟悉的爸爸媽媽面前主動語言很多,並且可以很好的表達自己的需求,語言長度和質量也很高。但是在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面前,孩子閉口不言,甚至有人懷疑孩子是不是啞巴。

問題分析

這個例子中,孩子出現的問題是對於環境和人的泛化能力差。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孩子本身能力不錯,但是因為家長忽視了語言在生活中的泛化和應用,所以會導致孩子的能力在生活中表現不出來。

如何提高和改善孩子上述的語言問題?

01

如何提高孩子語言的主動性

當孩子開始有一些需求性語言表達後,可能家長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的語言一直處於被動式的,主動性的很少。

——為什麼孩子的主動性語言會很少?——

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家長的提示和輔助太多了!

當你發現孩子想吃一個蘋果的時候,大多數家長第一反應就是走上前去詢問孩子“你想吃什麼?”然後接著給一些口型或者語音的提示“我想吃蘋果”。

那我們設想一下,孩子每次語言表達都是這種提示輔助特別多的話

——怎麼能將被動的語言過渡到主動呢?——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不提示的話孩子可能直接就不說了,直接自己把想要的拿走了。但是不要忘了東西是無法自己動的,而人是靈活的。你完全可以將孩子想要的東西放到他能看到但是夠不到的地方,迫使孩子必須尋求你的幫助。

所以想提高孩子的語言主動性,你首先要迫使孩子必須要尋求你的幫助,其次就是最最最重要的:不要問!

如上所說,家長總喜歡問:吃什麼?要什麼?玩什麼?等等。

孩子長期在這種提示和輔助下進行需求性的語言表達,會造成提示輔助依賴。

我們如果想讓孩子的語言在主動性上有提高,那麼首先要從對口兒相聲變成單口相聲。也就是閉上你的嘴,別問,而是讓孩子主動來找你。

有人會說,不提示不輔助的話,孩子就不知道怎麼說啊。記住,我剛才是讓大家別問,而沒說不讓大家輔助,因為輔助是可以逐步撤銷的。如果你已經知道孩子想要的東西或者活動是什麼,那麼首先你要做的就是用盡辦法讓他主動的來尋求你的幫助,然後控制住你的嘴,別問。接下來的輔助是可以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後直接語言輔助(有仿說基礎),語言輔助從全語言提示到半語言提示再過渡到口型提示直至撤銷。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桌面上,如果想提高孩子的語言主動性,都需要貫徹這個原則。

02

如何提高孩子的語言質量

有人說,說的內容多代表質量高。

真的是這樣麼?

如果我說“啊失聯飛機撒設計費撒施分是的撒李開復哈市......”

內容不少吧?你能看懂我說的是什麼意思麼?

這質量高麼?

言語質量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

1、符合場景並能真實表達自己需求和情感。不要詞不達意,本來想吃雪糕卻說成了想尿尿。

2、語法結構基本正確且完整。語法結構就是常見的主謂賓定狀補。想吃蘋果不能說成“蘋果想吃我”。語序必須要正確,結構儘可能的要完整。

3、能運用多種詞性來精確表達自己意願和想法。比如桌子上有兩個蘋果,一個大一個小。如果孩子不能說:我想吃大的蘋果,那你怎麼能確定他到底想要哪個呢?

很多孩子即使有比較主動的語言表達,也會出現語言內容單一簡單,不能提更加精準的要求這個問題。

——那麼該如何提高語言質量呢?——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認知水平,然後將認知在生活中做泛化,六歲以前孩子需要習得的認知概念有因果概念,物體恆存概念,物概念,顏色概念,形狀概念,比較概念,順序概念,數概念,空間概念,時間概念,邏輯思維。

有了基礎的認知能力後,我們就要把這些認知內容填充到孩子的語言表達中,擴充孩子對於敘述性語言的理解,提升語言表達的複雜度與完整性,語言的清晰度以及流利度,讓孩子的語言變得更加豐富複雜。

其次具體是怎麼做呢?記住,一定是環境要和強化物匹配!

——孩子在哪個階段才能做強化主動性語言?——

這其實並沒有一個界限,在孩子學會叫媽媽、爸爸時,這時我們也可以去過渡讓孩子主動叫媽媽和爸爸,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把握好一個細節,要結合人物照片或者是一個情景,如果是在家庭中訓練的話,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環境,不能憑空的去讓孩子說。要注意一個量的積累,孩子只有大腦裡面有一定的詞彙量了,並且咱們平時做的時候也是結合這個情景去做的,所以只要量積累到了,孩子再到這個環境中時便會自己去表達,當然也就是咱們所說的主動性語言的激發。

比如:孩子已經基本掌握了基礎的名詞、形容詞以及方位詞。那麼你準備一些孩子喜歡強化物。

你需要提前將環境佈置好。比如:桌子上有兩塊兒大的奧利奧和一塊兒小的奧利奧,桌子上一塊大的奧利奧在一個紅色的盤子裡,一個在綠色的盤子裡;小的在一個黃色的盤子裡。櫃子上也有兩塊兒大的奧利奧,一個被扣在透明的玻璃杯裡;一個在倒扣的透明杯子底上。

那麼這時候你就可以將孩子假裝不經意的帶到這個場景中,孩子看到他喜歡的奧利奧一定會雙眼發光,然後想吃。

03

在生活情境中泛化,激發孩子主動性語言的五個方法

01

示範法

第一步:把孩子想說或者應該說的話說出來,讓孩子模仿,孩子仿說了就滿足孩子的要求。

家長(示範說出):吃餅乾

孩子(模仿說出):吃餅乾

家長:獎勵孩子一小塊餅乾

第二步:根據孩子的反應再由全示範改為半示範。

家長:(拿著餅乾)吃餅......

孩子:(接詞)幹

家長:獎勵孩子一小塊餅乾

家長:(拿著餅乾)吃......

孩子:(接詞)餅乾

家長:獎勵孩子一小塊餅乾

家長:(拿著餅乾不說話)

孩子:(主動表達)吃餅乾

家長:獎勵孩子一小塊餅乾

以上就是從完全語音示範過渡過孩子主動表達的步驟。依照以上方法逐步讓孩子自己說出我們教過他的詞或短語,培養孩子透過說話得到物品。

注意事項

給孩子食物不要把一整塊或一整包都給孩子,每次一小塊,這樣孩子沒吃飽才有想要吃的動機,有了要吃的動機才有可能克服惰性跟著我們仿說,一塊餅乾至少可以分為6次吃完,這樣孩子練習的次數和機會才能增加。一旦當孩子被幾塊或一包食物滿足之後,他就很難配合我們進行語言訓練,此時就需要更換強化物。

02

動機誘導法

利用孩子的需求動機創造需求情境。比如:把強化物放在孩子能看見但夠不著的高處、放在孩子打不開的透明盒子裡、帶鎖的抽屜裡等,孩子想要又沒辦法得到必定會產生溝通動機,此時要求他用語言提要求。

03

糾錯法

設定錯誤的狀況引發孩子糾正。如孩子想吃蘋果然後你給他一香蕉,引導孩子說出“不”,“要蘋果”“不要”等等。

04

缺失法

成對的物品或者進行某項活動必須的物品只呈現一部分,無法進行的時候引發孩子要求另一部分,比如給拼圖時只給一塊,讓孩子主動索要其它的部分。孩子想畫畫了,只給他紙,他就會產生要筆的動機,此時,要求他說出“筆”。

05

中斷等待法

把正在進行的活動暫停,引發孩子要求後續活動。例如:先給孩子吹一次泡泡,暫停、等待(期待地看著孩子的眼睛),孩子還想要產生溝通動機的時候,示範說“泡泡”,孩子仿說“泡泡”後馬上再吹泡泡,這樣重複練習幾次後,大人不再說話而是看著孩子,此時,孩子常常會主動說“泡泡”。

5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媽媽的音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