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閨蜜吐槽道:
“當媽之後,總是控制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嗓門大到可以去唱女高音。”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當媽難,當個溫柔的好媽媽,更難。
很多時候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不聽話、甚至是“屢教不改”,忍不住情緒上頭、音量提高。
吼他,是因為媽媽們太心急了,太愛他了。
然而對於孩子而言,媽媽的高音吼叫是恐怖的,給孩子身心造成的傷害,是無法磨滅的。
因為大多數的吼叫、責備都是懲罰性的,降低了孩子的幸福感。
教育專家陳鶴琴說:
“孩子幼小的心靈極易受到挫傷,任何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時宜的,只有用溫和的方式,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
教育路上,最大的勁敵是父母的音量。
音量越大,親子關係越差“小孩子多煩人,他們自己心裡沒有數,不吼只能打了。”
在喬喬媽的眼裡,吼、罵、打是教育孩子最直接的方式。
喬媽的座右銘是:“心裡不爽就是要吼出來。”
正面的親子溝通,在他們家是沒有的。
本該是喜歡膩在媽媽懷裡撒嬌的年紀,喬喬卻和媽媽一點都不親。
“吼”是一種情緒的宣洩,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吼”這樣的教育方式,本身就是語言暴力,夾雜著不平等。
換位思考下,當我們做父母的在生活工作中犯錯時,是喜歡有人給你耐心指導以便下次不再犯錯,還是喜歡別人上綱上線對你進行指責?
孩子還小的時候,需要父母去引導他,等待他,不要急於求成。
小孩的觀念裡沒有對錯,當你對孩子大吼時,他不知道他為什麼錯了,會感到迷茫和恐懼。
次數多了以後,小孩會不知道哪些他能做,哪些不能做,看父母臉色行事,沒有自己判斷事情對錯的能力。
父母用簡單粗暴的大音量,斬斷了孩子的翅膀,卻指責孩子不會飛,傷了孩子的心。
有經驗的父母會平等溝通,引導孩子自願去做事,讓孩子感到尊重。
最成功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做的事正好是父母希望他做的。
音量越大,孩子越糟糕我們一直提出要尊重小孩,但是在管教小孩時又開始展示家長權威。
心理學家默娜·舒爾認為:
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辭上表現出攻擊性。
父母音量越大,越吼,孩子越不聽話,你讓他往東,他偏偏往西,效果甚微。
長期在父母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孩子會透過磨磨蹭蹭、唱反調這樣的方式進行反抗。
當孩子也朝著你大聲喊叫時,不是他的翅膀硬了,而是你讓他受傷了。
大吼大叫,有些孩子看似沒反應,但其實在悄無聲息中破壞了孩子的大腦結構,傷害著孩子,讓孩子的成長受阻。
小勇的媽媽喜歡用吼叫的方式,逼孩子乖乖“就範”。
導致成年後的小勇性格在潛移默化的像媽媽靠攏,甚至於有輕微的“創傷後應激反應”。
他特別討厭女性用尖銳刻薄的語氣和他說話,只要任何人衝他喊,他就會像一頭見了紅色的牛一樣,間歇性失去理智。
從小被吼到大的小勇,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明知道不好,就是改不了。
你的大音量,最終有可能收穫一枚缺乏朝氣,或者渾身充滿戾氣的暴力青年。
低聲教育,更有效父母低聲的鼓勵,比大嗓門式的嘶吼教育更有效。
《正面管教》書中說到: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
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告訴孩子非常重要,一旦孩子意識到自己優點,就能產生連鎖反應喚醒其他的優點。
教育孩子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心煩意亂、情緒上頭在所難免。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沒有控制住自己情緒時,冷靜過後,把孩子叫到身邊,輕聲細語的給他講道理。
你可以抱抱他,適時告訴他,家長也很辛苦,作為小孩子也是家裡一份子,如果聽話的話,就是幫助爸爸媽媽了。
當你告訴他,沒有忍住向他發了脾氣,向他道歉時,孩子可能會很懂事的安慰你。
孩子比我們想象的更愛大人,更懂事。
他們也會輕易的原諒父母,但是我們父母不要辜負他們。
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助於促進家庭的和諧,大人小孩互相理解。
沒有天生的好父母,教育孩子時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
遇到挫折不解、暴跳如雷如獅子般發怒,困惑孩子為何不聽話…….這些情況時有發生。
開啟育兒的任督二脈,當我們不再暴跳如雷,不再大吼大叫,你會發現雞飛狗跳式的日子正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