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俗話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意思就是一個人犯了錯誤後,能夠認識並改正錯誤,就是最好的事情。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要他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卻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就像我的朋友君君媽媽最近苦惱的事,君君剛滿6歲,平時無論犯了什麼錯都堅決不承認,不管媽媽怎麼問,他都會梗著脖子說“不是我”,有時明明親眼看到是他乾的,他還睜眼說瞎話,拒絕承認。

比如,他不小心把飯桌上的牛奶碰倒了,就會大聲喊:“媽媽,你怎麼把牛奶放到飯桌邊上,放到裡面一點我就不會碰倒了。”

還有一次,他因為貪玩沒有時間做手工,結果第二天上學時才想起沒做,他就委屈地說:“媽媽,要不是你昨天晚上讓我看電視上的科教片,我怎麼會忘記呢?”每次看到他這個樣子,朋友就氣不打一處來,覺得孩子怎麼犯了錯還不肯承認。

不知道您是否有同感呢?孩子在犯了錯誤後,不能勇於承認錯誤,總是逃避或無視,千方百計找藉口推卸責任,有的時候會覺得孩子不懂得關心別人,不會為別人考慮,擔心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孩子會變的缺乏擔當,懦弱自私,可是我們的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孩子犯錯不願意承認的原因

孩子犯了錯不願意承認,有多種原因,比如孩子弄壞了玩具,就會把玩具藏起來,因為他害怕承擔犯錯的後果,擔心爸爸媽媽會責怪甚至懲罰他。懲罰讓孩子對承認錯誤產生了害怕的心理,所以當孩子們犯錯誤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如何逃避懲罰,而不是主動承認錯誤。

又比如孩子在公共場合大聲喧鬧,這就是孩子對錯誤的認識不夠。如果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讓孩子閉上嘴巴,而不是去了解原因,長時間下來,孩子依然不知道這是個錯誤的行為,甚至認為自己並沒有犯錯。

當然了也有可能是孩子的自尊心使然,擔心自己承認了錯誤,就不能維護自己在父母或者老師面前“好孩子”的形象。但這些歸根結底,是孩子責任心的缺失,無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那麼該怎麼讓孩子勇於承認錯誤,承擔起責任,學會負責呢?如果您摸不著頭腦,可以試試和孩子一起閱讀關於承擔責任的繪本,比如小兔波力品格養成系列中的《我不是故意的——學會承擔責任》,這是由奧地利著名童書作家布麗吉特•威寧格和法國著名插畫家伊芙•塔勒合作的“小兔波力”系列,是一套適合3-6歲兒童閱讀的品格養成繪本。

小兔波力是一隻調皮的小兔子,弄壞了妹妹的娃娃,撞塌了弟弟的小木屋,毀了哥哥的秘密地洞,躲起來的時候還把儲藏室裡的藍莓給偷吃光了,他也不敢承認,這個時候波力媽媽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我們借鑑。

從繪本中能學到的方法我把它概括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讓孩子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

在繪本中,波力媽媽沒有立刻就責怪波力,而是引導波力自己說出錯誤,並且向大家道歉。孩子在犯了錯之後,都會緊張、害怕,父母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就責怪、懲罰孩子,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可以試著用生氣的表情,嚴肅地面對孩子,慢慢引導孩子自己說出犯錯誤的原因,讓孩子意識到犯錯的後果。

比如告訴他打翻了牛奶,不但弄髒了桌子,掉到地上還可能會砸到腳,會很疼;把弟弟妹妹的玩具弄壞了,他們會很傷心,以後就再也不和你玩了;手工沒有完成,第二天要補上,就沒有了玩耍的時間等等。讓孩子明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不但給自己惹了麻煩,也會影響到別人,從而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第二步,努力做出補救

在孩子認識到了錯誤之後,光道歉是不夠的,爸爸媽媽還要引導孩子努力去補救。

就像繪本中,大家讓波力做出補救才能原諒他,於是波力花了一天的時間幫妹妹補好了娃娃,幫弟弟搭好了木屋,給哥哥修好了地洞,還和媽媽一起去摘了藍莓。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們也可以試著讓孩子這樣做,比如在打翻牛奶後,幫爸爸媽媽清理桌子;弄壞玩具後,自己修理;手工沒做完,用自己本來用來玩耍的時間做好。雖然會花點時間,但是能讓孩子在實際的補救行動中明白任何時候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三步,在孩子承認錯誤並及時補救後,父母還要給予孩子及時的表揚

比如說:“知錯就改的孩子真棒!”或者像波力爸爸媽媽那樣,親親他,抱抱他。

要讓孩子知道,誰都會犯錯,及時道歉並且改正是他應該做的,這樣做了以後大家也會原諒他,因為每個孩子在意識到自己做錯事情了以後,都會感到害怕,忐忑不安,在用行動彌補並得到大家的原諒後,就會減輕他不安的情緒,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在親子閱讀繪本時,不僅爸爸媽媽可以學到方法,孩子也能從小兔波力的身上體會到逃避錯誤是不好的,自己造成的結果要自己承擔,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不要說孩子了,我們做父母的有時候也會犯錯誤。但孩子就像海洋中漂浮著的小船,是需要燈塔進行引導的,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起的就是“燈塔”的作用。當孩子犯錯誤時,不要急著否定孩子,而是要引導孩子主動地承認錯誤,並對自己的錯誤負起責任,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

6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這樣做是父母的不對還是孩子的不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