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經常輪番上演著大人催、小孩拖的各種“戰爭”,我們不斷的催促孩子:“趕緊去寫作業”、“趕快去洗澡”、“趕快去睡覺”…… 但是,我們很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時間管理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我們催促孩子做事情的目的,難道真的就是為了“快”嗎?
分享一個案例:
我比較注重孩子自己去收拾玩具這件事,原來我的目的也是以“快”為主,後來在學習了時間管理的一些方法後,我意識到如果僅僅把眼光盯在“快”這件事情上,我的情緒通常情況下都會不太好,很多時候都會著急、焦慮。經常是壓著火去提醒孩子,這種時候語氣態度自然也不好。而孩子為了滿足我對他快的要求,他開始做一些為了追求“快”,反而會讓我更加無法容忍的事情。
有一次,在他玩完玩具,睡覺之前,我就催他:“趕緊把你的玩具都收好,你看這麼多書都放在外頭呢,趕緊全部收好。”他聽了這我的這個話之後,的確是很快地行動起來了。他把他所有書、繪本股腦塞進櫃子裡,玩具也全部扔到箱子裡,然後“啪”一下把門關上。當時我在旁邊一邊看著,其實是有點“氣不打一處來”的感覺。因為當他再去開啟櫃子,往裡面放東西的時候,所有的玩具和書“嘩啦”一下子就全部掉了出來。
事情後,我就開始反思,和大家分享這個案例,也是想給大家一些警示:我們在引導孩子抓緊時間做事情的時候,我們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如果是“快”的話,剛才的案例中,我的孩子已經做到了,但為什麼我還是很生氣呢?
時間管理的目的是什麼?
在傳統的時間管理的概念中,通常是去追求速度和效率。但是卻經常讓人陷入單純地去與時間賽跑的惡性迴圈當中。在最新的時間管理的理念中,目的不再是與時間去進行競賽,而是我們找到每個人生活的平衡點,不只是為了加快速度,提高效率,而是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學習,高效的去實現我們人生的理想。
所以,時間管理就是要用適合的速度做重要的事情。時間管理不是圖快,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建立。我們要引導孩子把時間和專注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對孩子的時間管理,我們該從何入手呢?
讓孩子去感受時間
小朋友的時間管理可以從讓孩子感受時間開始,低齡的孩子往往沒有時間概念,當孩子對時間有感覺後,才能更好的進行管理時間。下面給大家分享幾個讓孩子感受時間的小方法:
強化時間概念:如果孩子還不會看錶,可以通過生活的點滴來強化孩子對時間的概念。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去看錶上秒針的轉動,讓孩子感受一分鐘究竟有多長。
在跟孩子每天的交流當中,有意識地去用時間來劃分一天當中的不同時段,比如可以和孩子說:“寶貝,我們早晨7點要起床了,8點要到幼兒園,中午12點的時候你在幼兒園要吃午飯,下午5點媽媽來幼兒園接你。”
給孩子講故事:照片是非常好的育兒工具,建議大家可以利用起來。我們不妨把和孩子的照片打印出來,做成相簿,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翻閱相簿,讓孩子感受自己的成長軌跡,是伴隨著時間而進行變化的。
我們還可以挑出一年四季孩子不同的照片,一邊讓孩子去觀察照片中的景色、人們的穿著有什麼區別,一邊來描述照片中發生的事。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孩子自己來回憶和描述照片中發生的事。用這樣的方式去感受一年四季以及年、月、日的時間概念。
玩計時遊戲:我們可以和孩子玩計時的遊戲。比如家長可以說“今天寶寶穿鞋用了4分鐘,比上一次快了1分鐘呢”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和沙漏做比賽,可以告訴孩子:“這個小沙漏計時是10分鐘,你和沙漏比比看,看你收拾玩具的速度能不能比它快?”這個方法也能夠讓孩子更加專注於做一件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隨心所欲,沒有限制的。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家長要抱著玩遊戲的心態,不要嚴格要求孩子必須做到什麼,不然這就不是遊戲,而是控制孩子的工具,孩子可能並不會積極配合。
讓孩子理解時間
那麼讓孩子感受時間後,就需要進一步地帶孩子去理解時間。大一點的孩子,已經基本對時間有了一些認識,我們可以繼續深入引導孩子理解時間的意義。為大家介紹幾種理解時間的小方法:
形象比喻法:有時,我會把每天的時間比喻成一個圓圓的大蛋糕,我會引導孩子去想:“我們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一樣的,就像是一個大蛋糕一樣,不會誰比誰多,也不會誰比誰少。當你決定用很多的時間在戶外玩耍,這個大蛋糕上就像是切了一大塊,那麼剩下的那部分蛋糕,也就是這一天還剩下的時間了。那你計劃怎樣來切這一大塊大蛋糕呢?”有時候當孩子收拾玩具在磨蹭的時候,我只需要說:“哎呀,你的時間大蛋糕切了一大塊在收拾玩具這件事上,一會兒只剩下一小塊用來聽故事了。”孩子聽完他就明白該怎麼做了。通常我們說的:“抓緊時間,別浪費時間”,這些嘮叨對於孩子來講比較空洞,如果我們能用這樣比較形象、有畫面感的比喻讓孩子去理解時間的分配,孩子會更容易去理解。
當孩子已經上了小學,我們還可以再進一步地去引導孩子把時間看做是一種資源。我們可以把時間看做是一種像銀行可以提取和支配現金一樣的資源。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銀行提款機操作存錢、取錢的步驟,讓孩子去理解:時間只能越提越少,所以要珍惜使用;當孩子做事有很高的效率的時候,就能儲存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收納生活用品法: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去練習收納生活用品,這個其實也是引導時間管理的一個非常好的辦法。為什麼我們特別強調孩子要自己收拾玩具呢?其實這不僅僅是一種自主性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這其實也和時間管理有非常大的關係。時間管理比較糟的孩子通常會花很多時間再找東西,所以,從孩子小時候,就要在家長的引導下,把收納這件事情做好,重要的東西都要有固定的擺放的地方,在收拾的過程當中可以讓孩子對時間有著更好的理解和體會。這是時間管理方面一個非常基本的訓練。
再回到文章一開始我舉的案例,當我意識到我其實是想要培養孩子管理和規劃能力能力的時候,我的內心就會很平靜,也不會因為收拾玩具這件事和孩子生氣。我開始和孩子討論怎麼做收納,先收拾什麼、在收拾什麼……
所以我們說到這裡,需要跟大家提出來一點:時間管理中,我們管理的是時間嗎?也許我們更多的是在管理我們要做的事情。
日常慣例表
當孩子再大一點,我們就可以開始去引導孩子對事情進行分類,從日曆上把握一些較大的時間單位,從手錶上把握一些小的時間單位。我們可以鼓勵孩子記錄下這一天的時間消耗專案,把各項活動花費的時間都累積起來,然後仔細去稽核一下:今天什麼事情花掉了我最多的時間?什麼事情花的時間是最少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但是沒有時間做的……讓孩子自己去想,自己去思考,他會得到一些答案。
在正面管教的體系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的工具,叫做日常慣例表,它對於孩子學習時間管理和生活的安排,都是非常好的一個工具。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日常慣例表,將孩子需要做的事項一一寫下並執行。家長要讓孩子主動參與到慣例表的製作中,提高孩子做事情的積極性。慣例表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製作時要用孩子可以看懂的趣味性的畫或者照片來展示。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頭腦風暴,引導孩子將需要做的事項進行分類,提高做事情的效率。
日常的挑戰就交給日常慣例表,當孩子拖拉的時候,我們可以去問問孩子:“你的日常慣例表的下一項是什麼呀?”而不是告訴孩子:“你該去寫作業了!”“你快點去睡覺。”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用慣例表來說話,同時停止我們的說教和嘮叨。
在正面管教的體系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的工具,叫做日常慣例表,它對於孩子學習時間管理和生活的安排,都是非常好的一個工具。接下來就和大家來分享製作以及使用日常慣例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1、讓孩子加入日常慣例表的製作:要注意和孩子一起來建立日常慣例表,而不是我們為孩子去做慣例表,要讓孩子有更多的主動權,因為他有主動權了之後,才會有執行的慾望,在執行的過程當中才會更加主動和自主。
2、頭腦風暴:在製作日常管理表的時候,我們和孩子把所有的意見都記錄下來,讓孩子他感覺到自己是有發言權的,是被尊重的。當我們在頭腦風暴後,我們再去回顧一下,看看哪些是合理的,然後進行篩選。
3、增加趣味性:我們可以拍下孩子做事情的照片(比如刷牙、玩玩具等),或者在慣例表中將需要做的事項一欄中畫一些有趣的畫。這樣做的原因一是因為孩子還小,不認識字,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提醒孩子該做什麼,另一個方面,這些有趣的元素會成為親子關係最好的潤滑劑。
4、要贏得孩子的合作,而不是和孩子對立:家長要注意,我們和孩子站在同一個戰線上的,而不是跟日常慣例表站在同一個戰線上去對付和控制孩子。任何工具都不是來控制孩子聽話的,而是來幫助孩子養成那些我們期望的品質和技能。如果我們跟孩子對立起來,永遠不會贏得孩子的合作。
5、不建議加入獎勵:我們發現,在執行日常慣例表的過程中,當用獎勵的方式去對待孩子時,會減少孩子內心的成就感。因為他會更多地依賴於外在的東西,而不是自己內在自發地去做事情。
上面兩張圖是我跟孩子做過的日常慣例表,這個上面有2.0、3.0、4.0、5.0的版本。我們會看到,日常慣例表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根據我們季節的變化,根據孩子的成長的變化去做一些調整。包括出去旅行的時候,我們的日常慣例表都是有彈性和有溫度的,大家要注意:不是用慣例表去控制孩子做什麼,而是讓孩子更加自發地、自覺地、自立地去做一些他該做的事情。
日常的挑戰就交給日常慣例表,當孩子拖拉的時候,我們可以去問問孩子:“你的日常慣例表的下一項是什麼呀?”而不是告訴孩子:“你該去寫作業了!”“你快點去睡覺。”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用慣例表來說話,同時停止我們的說教和嘮叨。
引導孩子進行時間管理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用一些遊戲和繪本。可以用沙漏或者秒錶做一些計時遊戲。上圖上的繪本是一些比較好的時間管理繪本,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