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這段漫長的假期,很多家長都反饋神獸要關不住了,每天家裡都上演著雞毛一地、玻璃心破碎的戲碼,遇到一點點小問題,孩子就崩潰,老母親也扎心。

如何幫助孩子遇事不急不躁,冷靜分析,有技巧地解決問題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如何在日常情境下提升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

問題解決能力是一項綜合技能,也是促進兒童各項技能發展,提升生活品質的神技能。早在1953年,B.F. Skinner就對問題解決進行了分析,他提出問題情境是指有機體無法立即做出一個可利用的行為以減少剝奪的發生或者逃避厭惡刺激。

有問題,那麼就需要解決問題。問題解決是有機體通過操控環境變數,使得解決方案得以出現的任何行為。這麼簡簡單單的幾句話,祖師爺就一語道破問題情境和問題解決的真諦。問題很簡單,分為“拿不走”或“得不到”,而問題解決的路徑還是要回到有機體和環境中找答案。

我們先來從有機體的內因進行分析。有時候,孩子難以解決問題,是因為他的行為庫存中沒有這些行為,或者在問題情境當下不能迅速地調取出這些行為,所以在遇到問題的當下,無論孩子多麼地著急,甚至跺腳哭鬧,他都沒有辦法改變現狀。Palmer生動形象地用兩幅圖向我們解釋了孩子的行為庫存以及孩子的反應力。如下圖所示,行為可以分為隱蔽行為、內隱行為和外顯行為。

如果孩子過去不曾學習過問題解決行為或者沒有過問題解決的成功體驗,那麼這類行為可能還只是隱蔽行為,還需要教師或家長進行特定的教學。

如果孩子有部分構成問題解決行為的先備技能或者先兆行為,那麼這類問題解決行為可能還只是一個正在生成中的內隱行為,可能會展現出來。

隨著孩子問題解決的先備技能的逐漸生成或者練習的次數越來越多,那麼內隱行為將會發展成為外顯行為,可以在問題情境出現的當下公開展現出來,成為一個外顯行為。

有時候孩子在遇到某個問題時,老師或家長認為他明明具備解決問題的行為能力,但是在當下就是沒有想起來或者表現出來。那麼下面這幅圖將會很好地幫助您理解孩子。

這個瓶子就好比孩子的行為庫存,在這個瓶子裡有很多不同的行為,像隱蔽行為、內隱行為這類行為可能會匍匐在瓶底,不能輕易地靠近瓶口,跳出瓶口。那麼還有些外顯行為可能會靠近瓶口,但是在需要問題解決的當下,問題解決行為和其他的競爭行為一起擁擠在瓶口,都想奮力地往外蹦,所以對孩子來說,要想在恰當的時機表現出問題解決行為,還真要費點巧勁呢!

除了孩子自身技能的缺失,還有哪些環境原因可能會阻礙孩子的問題解決行為的發展呢?

1.

我們要關注孩子在日常生活情境下是否有充足的問題解決機會。有時候,問題的小火苗剛剛燒起來,圍觀的超級老爸超級老媽就速速熄滅了小火苗,還沒有等孩子覺察到問題的發生或者提出問題,問題就已經被解決了。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比如想喝的果汁賣光了、不想自己去買票這類情境時,家長們都要往後退一步,給予孩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2.

如果像上述情況,每次發生問題,家長都衝在前面進行阻擋或進行解決,也許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動機可能會被請家人解決問題的動機所替代,那麼長此以往,孩子可能會缺乏解決問題的動機,習慣等待他人進行解決。

3.

有時候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遇到一個問題需要解決,也有一些解決問題的想法和路徑,但是由於缺乏被強化嘗試和努力行為的體驗,孩子有時會害怕失敗不願意嘗試,轉而向老師求助,或者請家人代勞,那麼老師和家人要做的便是給予多多的練習機會,鼓勵孩子啟動問題解決行為,嘗試解決問題。

4.

問題解決的關鍵技能便是尋找替代性行為的能力,需要孩子具有發散性思維能力和變通性的行為選擇能力。當孩子的發散角度越多,各種方法都可以進行嘗試,問題解決的可能性就越高。

今天我們主要對問題解決能力是什麼以及孩子問題解決能力缺失的內外因進行了簡單分析,下一次我們將為大家介紹使用七個引導式提問發展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

參考文獻:

PalmerD.C. Response strength and the concept of the repertoire. European Journal ofBehavior Analysis. 2009; 10:49–60.

Skinner,B. F. 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53.

29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九個親子游戲,每天拿出30分鐘,提高孩子表達能力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