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出門打怪獸”的爸爸媽媽們,終於可以回家好好和家人,特別是自己的孩子相聚了。
經歷了2個多月的分別,再次見到媽媽熟悉的身影,多少寶寶都忍不住委屈的眼淚,哇地一聲跑進媽媽的懷抱。
這一幕,相信會是很多醫護人員的家庭寫照。
成人的世界總是不易的,如果不是職責所在,誰也捨不得拋下家裡年幼的孩子。
不僅是醫護人員,相信很多即將復工的爸爸媽媽也深有同感:工作起來,早出晚歸,能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又會變少了。
“我搬磚的時候沒法抱你,放下磚頭就無法養你”,是很多忙於工作的家長的日常寫照。
為了生計,家長不得不繼續在崗位上兢兢業業,而對於孩子的陪伴,也難免會有所忽視。
復工當前,該如何給孩子做好思想工作,減輕分離帶來的焦慮;以及在日常中,如何在工作和親子陪伴做好平衡,保持良好親子關係呢?今天院長陪你聊一聊:
一、緩解分離焦慮01、正視分離
有的家長在上班前,為了避免孩子因分離而打罵,總是會想方設法“支開孩子”,然後偷偷出門。
孩子內心是敏感的,家長用這樣的方法,不僅會加重孩子分離的不安,還會有種被欺騙的感覺, 對父母逐漸產生不信任。
家長可以大方地和孩子告別,同時告訴孩子明確的下班時間,或者回來會給他一個驚喜,然後再給孩子一個吻或者擁抱。
堅持一段時間,孩子會慢慢把你出門上班看成生活中平常的事情。
02、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
在平常時間,家長可以和孩子描述自己的工作,告訴孩子為什麼每天要出門,需要完成什麼工作之類的細節;情況允許還能帶孩子到辦公地點,模擬一次上班的過程。
當對你的工作更多了解,孩子會逐漸產生心理準備和預期,減少未知所造成的不安,逐漸適應你出門工作這件事情。
03、轉移孩子依戀情緒
依戀家長(尤其是媽媽),是孩子正常成長行為。家長可以利用一些物品,幫助孩子轉移依戀情緒。
可以拿一件你的衣服,或者你的照片,告訴孩子如果想你了,可以看看照片,或者蓋上你的衣服,當做是你在擁抱孩子。
這樣孩子在哭鬧時候,物品就能起到陪伴以及安撫的作用,一定程度緩解焦慮,轉移部分依戀的情緒。
04、“為什麼”小怪獸
家長可以陪孩子DIY一個“為什麼”小怪獸(也可以是其他孩子喜歡的物品),讓孩子把疑問記錄下來,然後“投喂”給小怪獸。
家長可以抽空,選擇其中的幾個問題陪孩子一起討論,這也可以逐漸培養成固定的家庭節目。這樣能讓孩子保持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同時也一定程度是轉移了“想念家長”的情緒。
二、提高陪伴品質復工之後,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肯定也會大大減少。有些家長可能會擔心,陪孩子的時間少了,親子關係會變得緊張。
但其實你每天花固定的時間陪孩子,效果可能比你一天守著孩子轉更奏效。
這就需要家長注意一點:提高陪伴的品質。具體怎麼做?
01、全身心投入
網路上流傳過這樣一個段子:一個老師問小孩,“你長大後想當什麼?”,孩子回答:“我想變成爸爸媽媽的手機。”
段子背後,反映了一個典型的“假裝陪伴”情景。
很多家長眼中的陪伴,只是單純的陪在孩子旁邊,卻低頭刷著手機幹別的。
孩子在你心不在焉的“陪同”中,只會感受到不重視和尊重。漸漸地,就會與你產生距離感,對親子關係造成不良影響。
全身心投入,一心一用,是高品質陪伴的開始。
02、滿足孩子親密心理需求
高品質陪伴的內涵,其中一個方面是滿足孩子的親密心理需求,即是讓孩子覺得我是可愛的,我是被愛的,這會使他有安全感,情緒更穩定。
你可以選擇每天的某一時間段陪孩子進行互動,可以是飯後一起散步,或者是讀睡前故事,並形成習慣。
在這個過程中,注重和孩子交流,給親子營造互相了解的氛圍,製造更多的共同話題。這樣孩子在互動中,情緒和行為得到良好的反饋,安全感和幸福感也會隨之提升。
高品質的陪伴,不在於你花多少時間,更多是看你肯下多少心思。
03、滿足孩子自主心理需求
高品質陪伴還需要滿足孩子的自主心理需求。指的是讓孩子覺得他是有能力的,從而提升他的自信心。
上面提到的“為什麼”小怪獸討論,家長除了解答孩子的疑問,還可以和孩子討論“大人的煩惱”,幫助他意識到“我也能幫大人解決問題”,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從而提升自信。
家長還要懂得適當放手,讓孩子擁有自主選擇權。
鼓勵孩子嘗試任何新鮮的事物,我們只需要做好引導,不必過度干擾。讓孩子自己體會,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讓孩子感受你的用心陪同,同時擁有自我發展的空間,這才是高品質陪伴最理想的狀態。
也許為了生活和理想,我們不得不忙碌奔波,但在陪伴孩子上,請一定要重視。
有時間躺沙發刷手機,不如多花點小心思,提升陪伴的品質。讓孩子感受到驚喜的同時,體會被愛和受重視的感覺,建立踏實的安全感。
比起買好看的衣服和玩具,你的用心陪伴,才是孩子成長無法取代的寶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