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正面管教》第四章

"

孩子並不是從尋求關注開始,並過度到自暴自棄的。

那些更被動的孩子,如果受到無情的對待或因為其他原因而相信自己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就有可能直接自暴自棄。

那些選擇了尋求權力而十分倔強的孩子可能永遠不會陷入自暴自棄,但他們常常被那些堅持要贏得權力之爭的大人迫使進入報復迴圈。

同齡人壓力對於十幾歲的孩子極其重要。

較小的孩子雖然也會受到同齡人壓力的影響,但大人的認可對他們來說更重要。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同齡人的認可卻比大人的認可更重要。而尋求同齡人的認可也就成為了他們行為的錯誤目的之一。

與此同時,十幾歲的孩子還正在經歷一個重要的個性化過程。他們正在探索脫離了父母的自己到底是誰。他們對父母價值觀的檢驗往往會表現為叛逆的行為。這種叛逆極少會延續到20歲以後,除非父母對孩子進行控制和懲罰。

大衛沃爾什和納特對人類大腦的最新研究表明在10~20歲之間,大腦的額葉前部皮層可能有迅速的發育,這會造成十幾歲孩子的一些困惑。

十幾歲的孩子常常把周圍其他人的身體語言誤解為挑釁性的行為。彷彿做了十幾歲的孩子還不夠辛苦,大腦還要用誤解和不良溝通來給他們增加難度。父母要認識到額前皮層的發育要到25歲才會完成,因此養育十幾歲的孩子時,必須格外注意要表達清晰,而且不要妄加猜測。

對於我們這些父母和老師來說,要記住不良行為是孩子在用一種密碼——當他們的行為激起的是我們的挫折感而不是關愛時,他們是在試圖告訴我們,他們想要的是歸屬感——和我們說話,有時候的確是很難的。

有些專家認為,如果我們對一個正在作出不當行為的孩子給予積極的迴應,就會強化這種行為。但是,如果我們能理解,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失去信心的孩子,那麼顯然,消除孩子不良行為動機的最佳途徑,就是找到一種積極的方法,幫助孩子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把這一觀點當做知識來接納是一回事兒;要把它付諸實踐則是另一回事兒。因為: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不敢犯錯誤,比犯錯誤更可怕